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羑里城遺址[河南安陽]
羑里城遺址介紹: 羑里城是《周易》發源地,位于湯陰縣城北八華里羑、湯兩河之間的空曠原野上,為殷紂王囚周文王處,是我國歷史上自有文字記載以后第一座國家監獄。據《史記》記載,商代末期,國君紂荒淫殘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諸侯國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強大。這引起了殷紂王的疑慮。恰在此時,“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并脯鄂侯。西伯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長歲月里,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16卦、384爻,并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后被列為五經之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后人為紀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遺址上建起文王廟。 現存羑里城遺址,為一片高出地面約丈余的土臺,南北長105米,東西寬103米,面積達萬余平方米。臺上有文王廟,座北向南,古柏蒼翠,F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門、周文王演易臺、古殿基址,還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對于研究《周易》和歷史、書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羑里城遺址,位于安陽城南l5公里,湯陰縣城北4公里。遺址高出地面5米許,南北長l06米,東西寬l03米,面積l09l8平方米,文化層厚7米。從l978年鉆探資料和臺西南暴露出來的文化堆積看,已知遺址上層有商、周時期的陶鬲、罐、豆等殘片,下層為龍山文化時期陶鼎、甕、盤、盆、罐等陶器,并發現有白灰居住面房基和紅燒土等遺跡。據《史記》記載,商末殷紂王曾將西伯姬昌囚禁于此七年,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國家監獄,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姬昌,即周文王,商末周族領袖,史稱西伯。周文王是一個非常能干的政治家,他發動百姓努力發展農業生產,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禁止喝酒,待人誠懇謙虛,許多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與此相反,紂王喜歡打獵、喝酒,對百姓濫施刑罰,不得人心。周族逐漸強大起來,對商朝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約公元前l069年,紂王的大臣崇侯虎不斷講周文王的壞話,并說九侯之女被紂王殺害之后,姬昌不滿,紂王便以此為借口把姬昌囚禁于羑里。 姬昌被囚之后,紂王經常侮辱他的人格,其中最殘忍的辦法,是把姬昌長子伯邑考殺害,做成人肉湯,讓姬昌喝下。傳說當有人告訴他這湯是用他長子的肉烹做時,姬昌五內如焚,便每天跑到演易臺的后邊,把吃到肚的食物嘔吐出來,天長日久,這里就形成了一個小土丘,后人稱它為“吐兒冢”。此時姬昌已是82歲的高齡,但他為了除暴安民,強忍悲痛,發憤治學,苦心鉆研,在被囚期間,推演后天八卦,著述64卦卦名、卦爻辭,以此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提出了“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等富有樸素辯證法的哲理。這就是后人稱為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又稱《易經》,列我國儒家“五經”之首,稱“中華第一經”,羑里城也即成為《易經》的發祥地。 近年來,在安陽召開的周易與現代自然科學和周易與現代化國際研討會及易經學者的熱情宣傳和推動下,在有關領導和旅游文物部門、海內外易學組織、易學界人士及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領導和大力支持贊助下,重新修復了文王大殿、拜殿,并被列入河南省“八五”期間十大旅游基礎項目之一,加快了羑里城的修復和建設進程。殿內塑文王銅像一尊,帝王形象,莊重而慈祥。重新修建了易碑亭,內有明刻文王易碑;御碑亭,內有清乾隆皇帝《演易臺謁周文王祠》詩碑;玩占亭,是游人玩占預測的地方;洗心亭,是游人遇有不吉利事情,在這里正冠靜心求文王保佑的場所。在大殿西側,改建了文王演易臺,內塑文王演易像。重新修整了后殿,成為“周易陳列館”,共分“周易概說”、 “周易卦辭白話圖解”、“周易與術數”和“周易之光”4個部分,概括介紹了《周易》產生過程、豐富內涵及其對我國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科學、醫學、文學藝術等發展的深遠影響。整修了二門,門內矗立龍馬河圖和靈龜洛書漢白玉石雕。河圖、洛書的數字排列,既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界最初的認識理解,又對當今科技發展有著啟迪和推動的作用。
編輯:理想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