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作品交流|規劃設計 → 濱水濕地|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王向榮作品展示二:杭州湘湖
杭州湘湖 湘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的西南部, 2004年4月,多義景觀贏得了面積464ha的湘湖啟動區塊規劃方案的國際競標后,被委托完成啟動區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和一些局部區域及部分建筑的設計。 湘湖曾被稱為西湖的姊妹湖,但由于長期以來自然和人為的影響,大部分水面被填埋,水域面積減少。在規劃時,啟動區塊中只是幾處因磚瓦廠挖掘湖泥取土形成的大水坑和一條河道,湘湖已是名存實亡了。 規劃的核心是湘湖水域的修復、區域生態系統的完善和游覽休閑系統的組織。在完成這三個主要的目標中,我們考慮的是這片有著深厚歷史的環境如何與現代人的生活、現實的社會有機地連結和融合?如何使地域的歷史得以延續?如何使地域特征得以充分展現?如何使曾經影響著這片土地的有意義的元素和信息得以再生?如何通過我們的規劃設計使所建成景觀是屬于這片土地的,是自在生成的? 在經過一系列綜合復雜的分析確定4.50m湘湖的常水位后,也就基本確定了湘湖湖體的整體輪廓形態。為盡量恢復湘湖的早期自然狀況,將湘湖水域深入到兩側山體的山谷之中,使水與山相連。這樣在山坡下形成了多個小的水面,與湘湖大水面相連并增加水體空間的變化,小水面也起到匯集山上的雨水的作用,減少泥沙落葉對大湖的污染。 湘湖現狀的部分湖體是由于歷年來為燒磚而挖泥形成的,在這些深達20余米的水坑之間是一些為運輸湖泥而保留的土堤,多年的人行車軋使這些土堤已極為結實牢固。規劃中為了增加景觀層次,溝通湖南北兩岸的聯系,我們有選擇地保留了一些現狀堤作為未來新湘湖的交通和景觀堤,而沒有為了追求圖面上的構圖效果在數十米深的水面中重新堆砌河堤。對現狀環境的尊重不僅減少了工程量,也是對湘湖歷史的尊重,并且使湘湖具有獨特的景觀面貌。 在較淺的湖中或設置了島,以增加水面層次,加強水體空間感,或種植水生植物,形成湖中濕地景觀,使湘湖自然古樸的氣息得以再生,同時也豐富了湘湖水域空間。 挖泥所形成的現狀湖底不做大的改動,高低不同的湖底標高也使湖水有不同的深度變化,創造出多樣的水體生態環境,滿足對水深有不同要求的水生動植物的生存條件。 現有的植被被整體保護,在湖邊和被拆遷的村落中模擬當地的植被群落重新種植植物,在植物生長不良的區域適當改造現有林相,提高物種的多樣性,完善并豐富林地的生態結構和季相變化。面積廣袤的綠色林地將構建形成湘湖的良好生態系統,吸引大量的動物在山林中棲息生存。在整個區塊中規劃了多種動物的棲息地,它會引來多種多樣的鳥類和動物。水濱通道也會給動物提供遷徙通路,從而在啟動區塊內形成完整的生物生存系統。 區域內積極的歷史、文化和地域信息是湘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這些信息對于今天的社會仍然有一定意義,它們屬于這片土地,蘊含著湘湖特有的地域、社會和人文內涵。所以規劃對于現在仍存在著的、有著積極意義的各因子進行最大程度的保留,這也是對于地域的尊重。這些信息不僅包括文物遺址,更包括看似平常,但記錄著湘湖歷史的各種信息,如文物遺址成為博物館和歷史教育的基地,舊民居改建為各種服務建筑,磚瓦廠變為展覽館和茶室,海軍倉庫改造為住宿度假建筑,被拆除的村落中的道路、房基、院落、水塘等可形成各種植物花園。這些信息與新湘湖的社會價值結合起來,轉化成新的使用用途,它們將在湘湖被傳承和發展,歷史與今天、地域與文化在此對話,這也正是湘湖的魅力所在。 經過1年的建設,湘湖的水域和主要道路系統已經建成,部分植被也已種植。規劃和設計對如此大的區域在某些方面只是一個控制,施工過程遇到許多在設計階段無法預料的問題,如一些老宅和磚廠建筑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保留下來,村莊的拆除更是一項無法控制的工作,利用村莊的肌理建造的一些花園也因此無法實現。不過由于浙江省湘湖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細致、耐心以及創造性的工作,湘湖還是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待植被完善后,特別是水生植物生長起來,湘湖的景觀將更為理想。 項目名稱:杭州湘湖規劃 項目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 項目委托單位:浙江省湘湖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杭州市蕭山區建設局 設計單位: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 面積:464ha 設計主持人:王向榮、林箐 主要設計人員:王向榮、韓炳越、董璁、鄭小東、蔡凌豪、張晉石、侯曉蕾、李飛、余凡、周婷等 設計時間:2004年 竣工時間:2006年(一期)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3)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