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京城百年自來水廠將修繕
位于香河園大街乾隆第三子循郡王府也將修 2012年前,建于清朝的自來水廠舊址、清乾隆帝第三子循郡王永璋的府宅將修繕完畢。 從近日召開的東城區委全體會議上了解到,東城區成立了本市首個區縣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委員會,多位官員和文物保護專家組成專家組。 同時,區委全會上提出了《東城區總體發展戰略規劃(2011-2030年)》。規劃明確,東城區將加快朝陽區定福莊南區、豆各莊、通州區臺湖鎮“兩站一街”等四處地塊外遷對接用房建設,為人口疏解提供保障。 鮮魚口美食街明年五一營業 今年年底前,坐落在前門歷史文化展示區內的臺灣文化商務區將全面開市,臺灣會館也將對外開放。 屆時,整個街區以阿里山廣場為中心,臺灣風情市集、美食餐飲區、臺灣映像生活美學館、四合院品牌總部會所、臺灣會館等六個板塊將臺灣風貌都展示給了廣大市民。 同時,鮮魚口特色美食街也將正式開街亮相。屆時,鮮魚口街的風貌修繕、市政鋪裝、城市景觀家居等主體工程建設將全面完工,再現古都風貌。 根據街區整體規劃,商戶中餐飲老字號將占七成,其中70%為京味兒老字號。便宜坊烤鴨店、天興居炒肝、黑猴百貨店、興華園浴池等4家原生地老字號將全部回遷。按照計劃,近日將全面啟動中華美食老字號招商工作,美食街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是在2011年“五一”前后。 方家胡同15號院搶險修繕 方家胡同15號院位于安定門內方家胡同15號,現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原為清乾隆帝第三子循郡王永璋的府宅。 永璋死后無嗣,以成親王永瑆次子綿懿入繼,光緒間傳至鎮國公載遷及其子輔國公溥葵。民國時,此地還曾是著名漢奸、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的住所。王府原由三路大型四合院組成,占地廣闊,現已殘毀過半,剩余部分也大多經過了重修。 15號院為其中路部分,僅存二進進深,古建現狀保存較好,占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現為方家胡同小學管理使用。 修繕工程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文物建筑進行修繕。 清末自來水廠舊址修舊如舊 清末自來水廠舊址位于東直門外香河園大街3號,現為東城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水廠原名京師自來水公司,籌辦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是當時清政府鑒于北京城內淺井水質不好及救火無水,為解決此問題而自籌國有股270萬元所建設的市政工業設施,是清末民族工業的萌芽。 水廠于1908年4月在東直門外香河園動工,1910年1月竣工,開始分段供水,自此古都北京正式有了自來水供應。舊中國自來水事業發展緩慢,至解放前夕,北京只有該處一座水廠。 現占地約15000平方米的舊址范圍內,存有一處傳統四合院式的原辦公用房。廠區存有汽機房(現已改做展廳)、更樓、兩處供水設備(其一為天津德商瑞記洋行設計)和水井遺存等。舊址現已開辟為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產權單位為北京自來水集團。 本次修繕工程范圍是舊址范圍內的四合院辦公區,修繕工程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文物建筑進行修繕,并對消防、避雷、水電線路及安防系統進行改造。 前門文保資源29處即將掛牌 《東城區總體發展戰略規劃(2011-2030年)》提出,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要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力爭使文化成為引領區域發展的新動力。 《規劃》的目標是使東城區成為展示首都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東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面,將繼續堅持“四個百分之百”的原則,并著力實施“八個一”工程,即組建一個領導小組、成立一個專家顧問組、制定一個五年規劃、出臺一個保護方案、建立一個專項資金、搭建一個政府主導的投融資平臺、組織協調一批專業修繕力量、完成一批重點修繕任務,建立健全保護工作體系,推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實現突破性進展。 記者了解到,東城區在前門地區已挖掘整理出14處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資源,如臺灣會館,關帝廟、天樂園等,將于本月底正式掛牌亮相。第二批包括廣和茶樓、第一賓館等在內的共15處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資源也將陸續掛牌亮相。 《東城區總體發展戰略規劃(2011-2030年)》五大亮點 《規劃》提出,東城區將堅持整體保護原則,延續舊城平緩開闊、軸線突出、東西對稱、標志點綴、水系穿插的傳統空間形態。 *以中軸線保護為引領,充分彰顯古都文化魅力 從永定門到鐘鼓樓7.8公里的傳統中軸線是北京古都文化魅力的最重要部分,要以故宮、天壇為核心,加強皇城和天壇周邊風貌保護,逐步恢復護城河水系,推動鐘鼓樓、南鑼鼓巷、鮮魚口等街區節點間的聯動發展,努力將中軸線兩側建設成為集中展示首都文化的示范區,為中軸線申遺創造條件。 *以歷史文化街區為依托,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 結合居民居住條件改善和保護區內外部需求,植入適于保護區發展的產業類型,重點是打造雍和文化的創意集聚區、前門歷史的文化展示區、隆福寺的文化展示體驗街區。 *以改善民生為目標,切實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繼續加快實施保護區內水、電、氣以及消防等市政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深入研究舊城路網調整和交通對策,加大綠化美化力度,加強胡同停車管理和統籌規劃,推動區域整體品質提升。 *以人口疏解為前提,推進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發展 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加快實施朝陽區定福莊南區、豆各莊和通州區臺湖鎮“兩站一街”等四處地塊外遷對接用房建設,建成數量充足、品質優良、具備吸引力的對接安置房。研究制定切合實際的疏解政策,為人口疏解提供保障,讓居民走得安心、放心、舒心。
編輯:ann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