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濕地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上海最后處女地”九段沙濕地出現退化跡象
蘆葦遍野,鳥兒棲息,螃蟹橫行,江水中有跳跳魚不時躍起……地處長江口最外圍的九段沙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也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然而這塊“上海最后的處女地”也已遭受到人為活動的干擾。相關課題負責人、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永興認為,由于外來物種入侵、長江水體污染、漁民漁業生產活動侵擾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九段沙濕地有些輕微“亞健康”,有些區域濕地出現退化的跡象。 九段沙濕地出現退化跡象 “作為長江進入東海之前最后一個江心洲上發育的濕地,九段沙濕地是上海十分重要的生態屏障,它關系到區域生態安全、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楊永興告訴記者,九段沙因長江奔騰入海與東海潮汐水流相互作用而形成,面積約為420平方公里。它就像一個天然的“污水處理廠”,當污水流經濕地時,其中的污染物會被神奇地清除或轉化,從而去濁還清。同時,它也是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旅途中的重要“驛站”,一年四季都有鳥兒在那里停留,補充給養。另外,“九段沙濕地不僅有助于調節上海氣候,對全球氣候變化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楊永興曾帶著相關科研人員先后13次上島,探明了主要類型濕地生態系統營養元素遷移、轉化、積累與循環過程,確定了大河河口濕地退化的動態診斷與評價指標,并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然而研究結果并不令人樂觀。“由于九段沙‘江心洲’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人類難以接近,因此保持相對完好,但我們研究發現,這塊上海最后的處女地現在已出現退化跡象。”楊永興說。 “外來客”蠶食“土著居民” 楊永興告訴記者,目前九段沙濕地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是外來物種入侵——互花米草的瘋長,影響了濕地原本和諧的生態環境及功能。 九段沙由上沙、中沙、下沙與江亞南沙組成,當年為了讓小鳥遠離浦東機場,保證航空飛行安全,人們在九段沙的中沙種上了一片互花米草,希望“種青引鳥”。沒想到,這種來自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植物非常“霸道”,在它生長過程中,野蠻地爭奪其他濕地植物的水分、養分和陽光,很快就侵占了當地“土著居民”——海三棱藨草的“地盤”,導致九段沙原生的海三棱藨草濕地出現退化,原有的一些濕地生態功能減弱甚至呈現消失的趨勢。 “長江水自西向東流,互花米草很快就順著江水從中沙蔓延到下沙。按照一般規律,它不太容易逆流而上傳播到上沙去,可現在,上沙那里也發現了它的蹤影。”楊永興說,2005年4月,他在上沙發現了一片直徑約4米的互花米草群落。當年12月,這片領地的直徑竟然已擴大到了17米。“才短短8個月的時間,互花米草的領地就擴張了200多平方米,入侵速度非常驚人。”他說。“互花米草一般可以長到1.8米,這使得一些原棲息在海三棱藨草濕地的涉禽等鳥類根本無法在此棲息,從而遠走它鄉,濕地的生物多樣性被破壞。”楊永興告訴記者:“另外,互花米草霸占海三棱藨草領地之后,濕地原有的生態功能被明顯削弱,甚至呈現喪失的趨勢,這將帶來一系列的生態后果,威脅到區域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長江水體污染侵擾“綠腎” 長江水受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上海綠腎”發揮作用。 九段沙濕地主要接受長江河流水與東海潮汐水的混合補給,“長江河口是特殊的地理環境,更容易匯聚污染物。從長江河源、上游、中游與下游各個城市排放出的污水和污染物都有可能最終被帶到長江河口這里,因此九段沙濕地凈化污染物的功能對河口區環境相當重要。”楊永興說。然而,課題組在九段沙濕地部分區域的地表積水與河流水體中檢測到了氮、磷超標,某些地點的總氮和總磷含量與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Ⅴ類、甚至劣Ⅴ類水質相當。他說,如果水質污染狀況得不到遏制,超過濕地本身最大的凈化能力,總有一天這座天然的“污水處理廠”也將“罷工”,這將直接影響上海的生態安全。 此外,九段沙濕地某些潮溝偶爾還成為一些漁民出海打漁時的避風港與泊船處。捕魚旺季時,漁船有時會在某些潮溝內停泊,不僅打破了濕地鳥類樂園的寧靜,也在濕地留下了漁民的生活垃圾。甚至有少數漁民會直接進入濕地中捕捉濕地底棲動物。 “在上海這座擁有約18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里,能有這樣一片濕地十分難能可貴。”楊永興說,“雖然現在九段沙濕地退化并不嚴重,但如果不及時地采取科學措施加以有效地保護,發展趨勢非常危險。世界上曾有許多濕地退化沒引起足夠重視,最終消亡,這樣的悲劇不應再重演。” 【相關資料】九段沙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九段沙濕地是長江口地區唯一基本保持原生狀態的河口濕地,系中國自然生態保護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優良的自然條件,為多種生物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生長環境。蘆葦、海三棱藨草等濕地植物茂盛。青蟹、黃泥螺、蟶子等底棲動物生物量巨大。每年冬春之交,大量的鰻鱺幼苗在九段沙水域索餌、越冬,中華絨螯蟹在此產卵、育肥。九段沙濕地還是鳥類遷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有白頭鶴和遺鷗2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臉皮鷺、小天鵝等15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鸻鷸鳥類保護網絡的重要成員之一。 九段沙濕地介于長江與東海的交匯處,不僅能沉積滯留江水、海水的挾帶物,有效吸附排入東海污水中的營養物質,減少東海海域赤潮的發生,而且,對抵御鹽水侵蝕、凈化水質、保護海岸線作用巨大,是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 在上海建設國際經濟、貿易、金融、航運中心之一的進程中,作為上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社會各有關方面對九段沙濕地的保護、建設予以了高度關注。2000年3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上海市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同年8月8日,上海市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署成立。2003年9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頒布《上海市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2005年7月23日,國務院批準建立“上海九段沙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