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濕地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新疆一農民企業家回鄉擬建濕地公園
“李生玉投資上千萬元要把湖灘建成濕地公園。”“啥濕地呀?那么多錢扔在爛湖灘里,簡直瘋了。” 在泉水邊上,只有一顆榆樹沒有被砍掉,其它地方李生玉都種上了新樹。 57歲的李生玉是一名農民企業家,在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樺樹園子村土生土長。2008年10月,李生玉回到家鄉開始種樹,保護家門口一塊占地1300畝的濕地。 5月13日,記者來到樺樹園子村,有不少村民都在議論此事,他們不能理解李生玉為啥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自己掏腰包種樹建公園。 記者找到李生玉時,他正為幾家養豬的村民不肯把水源邊上的豬圈拆除而煩惱。 在李生玉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他的濕地公園。濕地公園是個長條形地帶,由四道濕地湖窩連接而成,東西長1公里多,幾乎貫穿了整個村子,南北最寬的地方約300米。 記者看到,濕地有四處泉眼,汩汩地不斷滲出清水,掬一捧水,看不到一點雜質,喝一口甘甜清涼。 泉水匯集在一起成了一條河,由東向西流去,注入到一個小型蓄水庫里。流水經過的地方都是草墊,當地人把濕地叫湖灘,泉水一年四季都有,樺樹園子村一百多戶村民就飲用這里的泉水。 在這片湖灘里,凡是能栽樹的地方已經栽好了成人手腕粗的樺樹、垂柳、松樹,60畝的蘋果樹、杏樹、櫻桃等五六種經濟林今年已經開花。還有濕地易活的灌木也都長出綠枝條。 李生玉說,濕地以前是一大片樺樹林,樺樹園子村也由此得名。林子里粗的樺樹一個成年人都抱不住,大榆樹得兩個人才能抱住。里面還有野兔、野雞等野生動物,灌木草都長著半人高,是全村的天然牧場。 “那時候我才十幾歲,感覺林子很大,一眼望不到頭,一個人都不敢進去,伙伴們都在林子邊玩耍,很快樂。”李生玉說。 和李生玉一起玩大的村干部金生發說:“可惜的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包產到戶后,人們開始大規模地砍樹燒火,還有人伐樹開荒,最后只剩下了兩棵榆樹。沒有了樹,水也存不住,林地慢慢退化成了濕地,草也長不高了。” 更嚴重的是,村委會主任馬貴斌說,由于水源涵養不住,供全村人吃喝澆地的泉水越來越少。現在只有以前的一半,到了夏季用水高峰,根本不夠用。 2008年10月8日,李生玉回村里探親,當他看到小時候成片的樺樹林連一棵樺樹也沒有了,心里很難過。 想到現在國家大力提倡保護濕地,植樹造林,他當晚就回到烏魯木齊市的家中,和老婆、孩子商量,拿出畢生積蓄保護濕地,建立濕地公園的想法,并得到家人的支持。 “10月10日,我就和村上簽訂了合同,1300畝濕地70年的所有權。一周后,我買了各種樹木栽種。雖然小樹苗便宜,可是我沒買。我現在57歲了,我怕等不到樺樹成林的那一天。”李生玉說。 1989年,李生玉外出開荒種地,種了5年,賠得身無分文。后來,他在烏魯木齊一家砂場工作的親戚的動員下,去砂場打工,好不容易有了安身之所。 通過辛勤勞動,李生玉手里漸漸有了資本,他將砂場承包下來,開始了致富夢想。砂場在他手里三起三落,最后他總算奠定了事業的根基。現在他除了開砂場外,還承包建筑、修路等工程,固定資產逾千萬元。 李生玉開始種樹了,也引來了村民的各種聲音。有人說他放著這么多錢不去享福,跑回來干啥?還有人說種樹20年后才能有收益,到時候他都死了,有啥用? 金生發說,大部分人還是高興的,看到李生玉拿著錢回來投資,還要帶動大家致富,村上大多數人都是支持的。 泉子街鎮謝鎮長說,李生玉在家鄉搞生態保護,他們非常支持。當地林業部門經過勘察,選擇了原有的樺樹品種,涵養水源。 到目前為止,李生玉已經投資110萬元,完成了470畝地的栽植,共種了5000棵樹,圍欄封育9.8公里。下一步計劃投資1000萬元,在3年到5年內建成占地面積1300畝的濕地公園,發展旅游,帶動村民致富。(責任編輯:eva)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