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濕地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濕地保護仍是生態建設中的薄弱環節
濕地保護仍是生態建設中的薄弱環節 形勢相當嚴峻 "我們必須充分的認識到,維護一個良好的、功能強大的濕地生態系統是保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需要。"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常委、山東省副主委、青島市主委,原青島市政協副主席相建海說。作為我國海洋生物技術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和海洋動物生殖與遺傳工程學科帶頭人,濕地保護是他近年來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 相建海指出,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是世界濕地大國,目前有自然濕地362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3.77%,我國濕地孕育著2200多種野生植物和1770多種野生動物,《濕地公約》所列的各類濕地在我國均有分布。濕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濕地具有豐富的提供物產功能,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濕地具有獨特的文化功能,孕育并傳承著人類的文明。 相建海認為,1992年我國加入《濕地公約》以后,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取得了較大成績。隨著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社會對濕地的認識正在經歷著把濕地看成是荒灘荒地到將濕地作為國家重要生態資源的轉變。在思想觀念上正在經歷由注重開發利用到保護與利用并重,并逐步做到保護優先的轉變。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濕地保護仍然是生態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薄弱環節,面臨的形勢還相當嚴峻。首先,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過去的壓力主要來自解決吃飯問題,為了增加耕地而大量開墾圍墾濕地。當前的壓力則更多的來自于對經濟發展的追求,為了經濟建設而過度開發濕地資源。其次,影響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一些基本問題未得到解決,特別是思想認識缺位,政策機制缺乏,資金投入缺少,管理體系薄弱。這些問題,導致了一些地方盲目開發利用、亂占濫用濕地的現象不斷發生,使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濕地功能不斷下降,并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 相建海強調,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正確處理好濕地保護與開發利用、近期利益與長遠效益的關系,絕不能以破壞濕地資源,犧牲生態為代價換取短期經濟利益。要把加強濕地保護,恢復濕地功能,作為改善生態狀況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視,并切實抓緊抓好。要緊緊圍繞擴大濕地面積,提高濕地功能這一核心,全面推進濕地保護、濕地恢復、濕地合理利用示范以及濕地管護能力建設,到2010年使50%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初步建立起結構較為合理、功能較為優化的濕地保護網絡體系,逐步扭轉濕地面積減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 相建海建議,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現有濕地的保護。本著保護優先的原則,對濕地資源實行普遍保護,堅決制止隨意侵占破壞濕地的行為。二是積極開展濕地恢復,擴大濕地面積和提高濕地功能。在加強現有濕地保護的同時,積極開展濕地恢復。對有條件恢復的區域,應積極恢復濕地,擴大濕地面積。對功能退化嚴重的濕地,應積極采取水資源調配、污染控制、生物資源發展等綜合措施進行科學修復,努力恢復濕地功能。三是處理好保護與利用關系,提高濕地的多元效益。應樹立科學保護、合理利用的理念,積極探索和推廣在保護中科學合理利用,在科學合理利用中鞏固保護成果的模式和機制,把濕地保護引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四是強化制度和機制建設,為濕地保護提供有力保障。抓緊制定地方濕地保護條例和法規,促進依法保護管理濕地。研究建立并完善濕地確權管理、開發占用控制、補償恢復,以及濕地保護檢查、考核、獎懲等相關政策與制度,建立健全部門間濕地保護管理的合作機制,以及社會參與濕地保護的機制,共同協調配合強化濕地保護。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