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濕地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長江流域將建濕地保護網絡
長江流域將建濕地保護網絡:應對氣候變化適應性工作,中國走在前列 10月15日,安徽安慶舉行長江濕地網絡年會。在“長江中下游濕地保護網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國家林業局正在醞釀將“長江中下游濕地保護網絡”推廣到整個長江流域。屆時,各保護區將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目前,長江中下游濕地保護網絡是中國首個流域層面上的濕地保護網絡,已有有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等五省一市的33個濕地保護區加入,覆蓋總面積達157萬公頃。 濕地網絡成立后,原來分散的保護區不斷加強聯系,鄱陽湖、洪湖、沉湖、鹽城、東灘等保護區頻繁互訪,跨區域、跨部門合作交流日益增多,在大流域尺度上進行對濕地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的共同探索。 在長江濕地網絡年會上,中國在濕地生態系統氣候變化適應性建設上的實踐得到與會專家的首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組織評價其工作已走在世界前列。 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卓榕生表示,提高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具有保證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意義,也體現了中國積極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負責任的態度。值紐約氣候峰會閉幕、哥本哈根會議即將舉行之際,長江濕地網絡的實踐證明了中國履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承諾,為中國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表率起到了推動作用。 據了解,濕地網絡進行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例如湖北洪湖在全國率先將氣候變化適應寫進了管理計劃。在隨著水溫升高、外來物種擴散速度加快的情況下,保護區加強了1萬3千畝的示范區建設,由此形成屏障保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副總干事Georg Schwede指出:“氣候變化適應工作是一個新的思路,中國的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實現了氣候變化適應性工作從理論到實踐的成功嘗試。推廣長江中下游濕地保護網絡的經驗,無疑將為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全球其它流域生態系統乃至全球生態系統提供借鑒。2008年,WWF將長江中下游濕地保護網絡列為其全球20大保護成就之一,并計劃在世界范圍內宣傳長江濕地保護網絡。” 本次年會由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安徽省林業廳、安慶市人民政府、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主辦,并得到匯豐銀行“匯豐與氣候伙伴同行”計劃的支持。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