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濕地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成濕地保護堅強后盾
濕地,是生態江西的品牌。濕地的價值,與人類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保護鄱陽湖濕地,就是保護江西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獨特地位,有著不同尋常意義。 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承載著4400萬江西人希望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羅盛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劃》的獲批,對整個鄱陽湖濕地生態保護體系和濕地生態產業體系的建立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為鄱陽湖濕地保護工作提供強大后盾。 封洲禁牧保護鄱陽湖濕地 2009年1月開始,永修縣吳城鎮蘆潭村村民李老漢家的耕牛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任意放養了。 “十幾年來自家的牛都是放養的,怎么突然就不能放養了呢?”李老漢表示,剛開始他還不理解,并不樂意接受這種轉變。“后來聽說放養耕牛會對我們這兒的濕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所以政府決定轉變耕牛養殖方式,由散戶任意放養轉變為大戶集中圈養。” “圈養意味著我們養牛要投入更多的成本,確實比較困難。”身為農民的李老漢說,“但為了保護濕地,保護生態環境,我們也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現在我不僅不會隨意放養自家耕牛,還當了義務監督員。” 2009年12月23日下午,吳城鎮紀委副書記曾祥順向記者介紹,吳城鎮位于永修縣東北部,鄱陽湖西汊,是世界六大重要濕地之一。有草地面積60余萬畝,其中草洲面積近20萬畝,大小湖泊溪流星羅棋布,鑲嵌在草洲濕地當中。 分管濕地保護工作的曾祥順說:“濕地所具有的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流量調節等多項生態、經濟價值已逐漸為人們所公認。” 2010年1月4日,江西師范大學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張?9向記者介紹,根據調查,我省濕地劃分為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大類別13種類型。從類型分布上看,河流濕地71.86萬公頃,占全省濕地面積的21%;湖泊濕地以鄱陽湖為主體,成為江西濕地的特色象征;人工濕地以水庫、水渠、池塘、水田為主,尤其農田濕地是江西濕地比重大的一個特有人工濕地,為江西作出了特有的貢獻。從地區分布上看,以贛北地區濕地面積最大。張?9說:“吳城鎮的濕地是鄱陽湖濕地的主體。” 曾祥順表示,鑒于吳城鎮的特殊地理環境,鎮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視濕地的保護。特別是最近兩年,為了更好地保護濕地生態環境,政府想出了包括封洲禁牧在內的諸多新招,為濕地保護“添磚加瓦”。 保護行動27年前已然開始 事實上,歷屆江西省委、省政府均高度重視鄱陽湖生態經濟建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實施的“山江湖工程”、“昌九工業走廊”規劃到近幾年的九江沿江開發、鄱陽湖城市群建設;從新世紀提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到“生態立省、生態強省”目標的確立;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構想的提出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的出臺,均凝聚了歷屆江西省委、省政府以及江西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鄱陽湖濕地保護工作亦是一以貫之。 張?9告訴記者,自1983年江西建立第一個濕地保護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以來,我省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有了較快發展。截至目前,全省以濕地生態、濕地珍稀動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有28個,其中國家級的保護區有1個,省級8個,縣級19個。同時,在國家林業局的支持下,環鄱陽湖的3個設區市及15個縣(市、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濕地保護管理為主要職能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均配備了專職人員。張?9說:“保護區的建設和保護機構的建立,對保護最有價值的天然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的濕地物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與此同時,自建立以來,濕地保護區在宣傳教育、科研監測、社區共管、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1992年2月,原林業部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將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列為我國40個A級保護區之一,同年7月我國政府在申請加入《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組織時,將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列入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997年被原林業部指定加入了東北亞鶴類保護網絡。鄱陽湖自然保護區還是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的“中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項目”五個示范保護區中惟一一個濕地類型的保護區。 如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鄱陽湖濕地保護的范圍與力度勢必加大。 《規劃》獲批提供全面保護依據 私人放養耕牛,將對濕地生態區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為此,永修縣近日開展了一次整治鄱陽湖濕地私放耕牛行為的專項行動。縣政府組織森林公安局、相關鄉鎮聯合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執法人員,深入湖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對湖區群眾加大宣傳“封洲禁牧”保護濕地的措施和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做通了放養人員的思想工作,他們紛紛表示對政府的工作給予理解和支持,并積極充當義務監督員,發現情況及時制止和舉報。 曾祥順表示,在濕地保護工作中,不可否認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濕地保護過程中可能侵害村民的傳統利益,缺乏統一全面的政策支持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但隨即,曾祥順繼續說:“相信《規劃》會為濕地保護工作等提供資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規劃》獲批為濕地保護工作提供了強大后盾,讓我們對濕地保護工作的持續開展充滿信心。” 作為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國際六大濕地之一,鄱陽湖濕地面積達2500多平方公里,占鄱陽湖面積的78%。在鄱陽湖管理局采訪時,該局部分執法人員向記者反映,目前的鄱陽湖濕地保護法規條文較粗,可操作性較弱。該局副局長劉觀華回想往日感慨說:“法律、制度及規劃方面的不完善,時常給工作帶來尷尬。”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就此應運而生,《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如實施鄱陽湖濕地生態恢復工程,建立濕地自然恢復區,完善引水設施體系,實施水位和水文周期調節,恢復濕地植被;治理亂堵堰、亂栽樹、亂排污,嚴禁一切破壞濕地的行為。劉觀華說:“規劃獲批,恰逢其時!為濕地保護工作提供了一個系統全面的依據。” 保護濕地生態經濟雙豐收 “這絕對是個好事!”2009年12月23日上午,當記者問及得知《規劃》獲批后有何感想時,分管濕地工作的永修縣林業局副局長蔣嵐脫口而出。 蔣嵐表示:“《規劃》獲批,肯定是件好事,這不僅對永修濕地保護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整個鄱陽湖濕地保護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獲批的第二天,我就和濕地辦公室主任說,接下來我們有很多事要做了。” 永修縣濕地保護辦公室于2007年成立,是江西省成立的第一個濕地保護辦公室。 據蔣嵐介紹,近年來,永修縣立足于保護鄱陽湖流域環境安全,強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在濕地保護上見實效。2007年,為落實中央領導“使鄱陽湖永遠成為一湖清水”的指示,該縣開展了鄱陽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通過對鄱陽湖“圍堤堵河、亂栽樹、亂排污、亂采砂”行為的集中整治,鄱陽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在鄱陽湖相關草洲實行封洲禁牧,為進一步減少濕地污染起到積極作用。 “去年,永修縣修河濕地公園正式升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它是鄱陽湖流域的重要生態廊道和景觀廊道,是濕地科普、宣傳和教育的示范基地,是江西最佳的濕地生態旅游與避暑休閑目的地之一。”蔣嵐說,“保護濕地,不僅能帶來生態效益,如調蓄洪水、調節流量及調節局部氣候等,還能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提供豐富的水產品、工業原料與能量及作為旅游和療養勝地,發展旅游業等。” 保護機制指日可待 “《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對鄱陽湖濕地保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羅盛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規劃》中明確了濕地保護的目的和內容:一個核心、兩個目的、三個原則、五大工程、五大產業。即以保護鄱陽湖湖體濕地生態環境為核心;以保護濕地生態安全與越冬候鳥棲息安全為目的;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生態保護優先,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的原則,以水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的原則;濕地生態保護工程、濕地生態恢復工程、濕地資源合理利用及生態產業示范工程、濕地保護能力建設工程、濕地社區共管與建設示范工程;生態漁業、高效農業、野生經濟動物人工馴養繁殖業、水生經濟植物種植業、生態旅游業。 羅盛金對此認為,《規劃》中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大了國家的支持力度,如財稅政策支持、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項目支持等;強化了組織實施,如要求規劃區內各市(縣)要按照本規劃的總體要求,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和措施,確保規劃目標實現等;并要求加強監督檢查。 羅盛金表示,《規劃》的獲批,意味著濕地保護從部門保護上升為政府保護,增加對濕地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有助于更好地落實和執行《江西省鄱陽湖濕地保護條例》等法規、制度。“因此,在鄱陽湖濕地保護中,必須處理好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 羅盛金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將在環鄱陽湖建7個重點保護監測站。構建一個完善的鄱陽湖濕地保護機制,已是指日可待。”
編輯:adm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