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植物動態|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蔣高明:多栽本地樹可免冬季樹穿衣
冬季到來了,與往年一樣,園林師傅們又開始給北京路邊的樹木穿“防寒服”了。所用材料有木材、稻草、塑料布等,有些甚至為新植樹木搭起了“暖房”,既浪費材料,又不美觀。為迎接奧運會,僅去年北京就種植了39萬株樹,許多樹木冬季采取了特殊養護措施。今年新栽的樹木同樣面臨冬季考驗,不得已也要采取措施。據業內人士介紹,為樹木“穿衣服”,是為了讓受傷的根系早日恢復,避免冬季低溫,減少樹木蒸騰,防止蟲害。 新技術應用于園林綠化本來無可厚非,但我們的問題是:如果北京種植的樹木多采用城市周邊的本地樹,少利用南方的外來樹,是否會增加抵抗力,減少冬季為樹木“穿衣服”的工作量呢?筆者觀察到,那些“穿衣服”的樹木多為雪松、銀杏、木蘭、杜仲、大葉女貞等,多為亞熱帶起源的樹種,它們的自然分布區是長江流域,在北京雖然也能夠成活,但是需要增加人工呵護成本。從生態的角度看,那些樹木并不能代表北京的本地樹種。 2004~2005年,在北京市科委資助下,筆者帶領研究人員對北京植物多樣性作過系統的調查。北京市有植物3289種(含變種或亞種),其中包括維管植物2263種、非維管植物1026種。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北京地帶性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在上述豐富的植物多樣性中,可作為北京城市綠化的優良本地樹種不下百余種,其中國槐、遼東櫟、核桃秋、山楊、楓楊、棘皮樺、大果榆、糠椴、紫椴、元寶槭、欒樹、油松、白皮松、白榆、白蠟樹、臭椿等本地樹木完全能夠在北京城市環境中生長,越冬不存在困難,可避免栽植南方或海外樹種冬季“穿衣服”尷尬。白榆和臭椿基本不需要人工呵護,生命力極強,在片林中可實現以種子自然繁殖。 本地種是指城市沒有建立之前自然分布的種類,反映一個地區的生態本底。本地樹壽命長,能夠形成古樹,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生物多樣性遺產。北京有百年以上古樹名木40816株,100~300年的二級古樹占85%,居全國之首,以本地樹為主。北京是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城市,是六朝古都,古都需要有相應的生物多樣性搭配才能符合古香與古色。一些樹木在栽植的時候就要考慮是否能夠發展成古樹,經過長期自然選擇的本地樹種恰恰都是長壽的。 本地樹有這么多好處,為什么在具體實踐中難以推行呢?一些園林專家認為,本地樹沒有經過馴化,不能在城市里生長。實際上這都是些客觀理由,如果我們重視起來,是完全能夠栽植成功的。2003年4月,筆者就北京“綠色奧運”應重視本地種致信北京市政府,得到各級領導批示。北京奧組委環境活動部工程處、奧運森林公園建設委員會,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朝陽分局、朝陽區國土資源局等領導曾當面向筆者咨詢有關問題,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在施工中都解決了。如今,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有植物180多種,其中喬木100多種、灌木60多種、草本植物20多種,這些植物大都為本地種,且采用近似自然的方式成片種植,可進一步發育成城市森林?梢,在樹種選擇和施工中,只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讓本地種回家是能夠實現的。 種植本地樹,還可避免外來樹病蟲害暴發危機。蕭氏松莖象、光肩星天牛、黃斑星天牛、云斑天牛和桑天牛等林業害蟲,在北美白蠟樹、北美松樹和北美黑楊等外來樹種引入和大量栽培之前,在我國一直沒有形成嚴重危害,那些林業蟲害都是伴隨敏感外來樹種引進和不合理種植而逐漸嚴重起來的。在生產實踐中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科學的做法是盡量使用本地種,促進生態平衡。 為避免樹木冬季“穿衣服”,除采用本地種外,在栽植季節上也要講科學,盡量選擇春季或雨季栽樹,避免秋季或冬季造林,根系復蘇后可增加植物抗旱力和抗寒力。在有條件的地段,如公園內,小區的片林,或灌木、草坪等生境相對穩定、土層厚的綠地中,應選擇種子造林,或借助風力、小動物來自然造林,那樣成活的樹木有其頑強的生命力。它們適應北京氣候條件,不會因突發性的自然災害造成全軍覆滅。目前,園林部門將城市中的綠化植物采取對待農作物的辦法來經營,不斷地對城市植物進行澆水、施肥、除草、除蟲,大量使用化學方法經營城市植被,如今又給樹木“穿衣服”,離植物的自然屬性越來越遠。應科學對待上述問題,早日還城市植物的自然屬性。 本地樹對養護條件要求不嚴,繁殖方法簡便,理應成為城市綠化的骨干力量。在北京,除加強常用本地樹種選擇、避免繁殖中樹種品質下降外,還要不斷擴大本地樹種應用范圍、豐富城市的植物多樣性,讓北京早日成為生態之城。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