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植物動態|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山東:優質苗短缺 常規苗過剩
近年來,山東省種苗產業發展強勁,育苗面積不斷擴大,苗木數量快速增加,苗木質量不斷提高,在生產上呈現出規模化、多樣化和地域化發展的態勢。2008全省育苗面積達到121.1萬畝,良種苗木和容器育苗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但當前山東省林木種苗建設正處在由數量保障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歷史時期,還存在著良種使用率較低、結構性余缺等問題。部分用材苗木、優良珍貴鄉土樹種和生態苗木,以及抗逆性樹種、品種供應壓力增加,常規樹種、低規格苗木結構性過剩。雖然通過苗木交易會、種苗經紀人和信息服務等形式,拓寬了苗木的銷售渠道,使全省大量苗木遠銷到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區,但苗木壓圃現象仍非常普遍,全省積壓苗木約3億株。其中一年生雜交楊、法桐、毛白楊、白蠟、國槐、花椒、金銀花、扶芳藤和側柏裸根苗積壓較多。與此同時,一些林木良種、鄉土樹種、大規格苗木供不應求,特別是二年生雜交楊,三年生以上國槐、法桐、蜀檜,薄殼核桃,兩年生黑松苗木和側柏容器苗普遍短缺,全省共缺少0.4億株。 根據造林規劃,今冬明春山東省各地共安排造林約300萬畝,需要各類苗木約3.8億株,其中包括雜交楊、毛白楊、側柏、黑松、法桐、國槐等園林綠化苗木1.1億株,現存的大量低規格苗木難以滿足需求。 主要原因 新形勢拉動了苗木需求。近年來,山東省積極開展林權制度改革,決定近期內消滅360多萬畝宜林荒山。這極大地調動了農民造林、育林的積極性,短期內對良種壯苗、鄉土樹種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特別是薄殼核桃、黑松、側柏等苗木。 國有苗圃保障作用發揮不夠。全省國有苗圃160處,育苗面積2.8萬畝,而全省種苗生產單位和個人達到5.9萬個,育苗面積超過100萬畝,種苗業主中民營企業和個體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育苗面積上都占絕對優勢。國有場圃分類經營政策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使得國有苗圃也完全根據市場進行生產和經營,對良種生產推廣、科技示范和保障當地重點造林綠化工程順利進行的基礎作用等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造林與育苗銜接不密切。目前,山東省造林計劃下達較晚,種苗生產和造林任務脫節,做不到定點育苗、合同育苗、定向供應,造成種苗市場供需失衡。 個別地方的種苗由政府采購。一些地方重視林業而忽視種苗,為完成林業生產任務,機械地采用政府采購苗木的辦法滿足眼前的需要,從外省調入大量苗木。這既增加了造林成本,降低了成活率,也加劇了苗木供應緊張。 種苗產業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某些苗木緊缺。近年來,山東省林木種苗產業化發展迅速,使得山東成為全國重要的種苗集散地。每年來自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遼寧等地的客戶約2000多家,苗木訂單近萬份,苗木采購總量數億株,一大批苗木流向了外地,加劇了山東省苗木結構性余缺。 解決對策 實行定向育苗,做到育苗與造林緊密銜接。應該撥專款或者按造林經費的一定比例用于苗木定向培育,推行訂單合同育苗制度。凡是有造林任務的地方,造林單位根據造林規劃提前與苗木生產者簽訂購苗合同,實行對口育苗,通過訂單合同等形式解決苗木供應問題。國家重點生態建設的造林項目,作業設計階段要體現種苗資金和定向育苗,構建“以訂單合同育苗為基礎,以調控苗圃為骨干,以苗木調劑為補充”的造林苗木供應保障體系。 辦好專業苗圃,搞好苗木儲備。貫徹落實國有場圃分類經營政策,恢復、增加國有苗圃基本建設投資,充分發揮中心苗圃、骨干苗圃、各類示范苗圃和大型苗木基地在苗木供應和市場中的調控作用,引導中、小型苗圃和育苗戶按市場規律有目的發展生產。 搞好計劃指導,加強宏觀管理。通過全省苗木出現的結構性余缺可以看出,苗木生產不能完全由市場調節,必須有政府的計劃干預,強化業務主管部門的調控能力。特別對生態建設苗木,不能放任不管,必須實行適當的行政干預,實行定向育苗、期貨育苗,增加造林和育苗環節中的計劃性,減少隨意性,確保主要造林樹種的大部分苗木超前落到實處,確保主要育苗單位的苗木銷路和利益。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