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植物動態|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花木欣逢輝煌三十年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大幕拉開,至今已走過了3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中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歷史性的變革在我國花卉業的發展歷程中同樣留下了非同尋常的烙印。歷史長河中,30年只是短暫的一瞬,但我國花卉業卻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令國人自豪、令舉世矚目的偉大跨越。 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征程上所經歷的艱難曲折和輝煌成就時,不禁感慨萬分,一些影響甚或改變了我國花卉業發展進程的事件、名詞依然歷歷在目。園林城市、年宵花、進口花卉國產化、容器苗生產……一連串的詞匯喚起我們對以往的回憶與思索。今天,我們用特刊的形式重溫這段歷史,我們試圖通過對行業發展歷程中每一重要節點的分析、總結來梳理脈絡,整理思緒,我們更希望以史為鑒,研判未來發展的方向與軌跡,譜寫新的篇章。 回顧過去我們不難發現,始于農村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激發了農民自主生產的熱情。在一些花木種植傳統地區,相當一部分農民開始恢復中斷了數十年的花木種植,奏響了我國花卉業發展的序曲。其后20多年的時間里,國家及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各項扶持政策、投入資金倡導發展三高農業,成為推動花卉行業進步的加速器。一些地方政府更是將發展花卉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從而使中國花卉業迅速擺脫規模小、品種雜、種植分散、產品質量不高的局面,爆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30年來,我國花卉業已經形成可觀的產業規模。以云南、北京、海南等為代表的切花切葉生產區,以江蘇、浙江、山東、四川、福建等為主的苗木生產區,以廣東、北京等為代表的盆栽植物生產區,以云南、甘肅、遼寧等為主的種球種苗生產區先后崛起。幾組統計數據可以為我們真實再現令人驚嘆的變化:1984年全國花卉生產面積1.4萬公頃,產值6億元;2006年,花卉生產面積突破70萬公頃,全國銷售額約557億元,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更為可喜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綠化美化建設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都對花卉苗木產品的供應與品質提出了更高需求,促使我國花卉業逐步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向著現代化方向穩步邁進。曾經高不可攀的進口花卉漸次被質優價廉的國產品替代,并實現了產品的升級換代,國際競爭力大為增強。在基本滿足內需的基礎上,中國花卉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也擁有了一席之地。我們仍然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花卉產品年出口額還不足200萬美元,2006年則攀升至6.1億美元,產品出口到40余個國家和地區,我國也因此躋身世界重要的花卉出口國之列。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必將成為世界花卉出口大國。 伴隨花卉業成長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市場流通體系與不斷開拓的市場空間,支持著花卉業的可持續發展。花卉業起步之初,花農零星生產、小販提籃叫賣的景象似乎還在眼前,30年滄海變桑田,2000多家專業花卉苗木市場遍布各地,專業經紀人隊伍初具規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如雨后春筍、專業物流企業陸續涌現,拍賣市場、網上花店、連鎖經營、園藝超市、花園中心等新興業態在花卉業嶄露頭角,突破了傳統交易模式的束縛,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打開了消費空間。 萌芽于改革開放的沃土,得益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一個日趨公平與開放的競爭環境中,一大批由小變大、由大變強的花卉園林企業脫穎而出,逐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種植面積3公頃、年營業額5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花卉企業已經達到八千余家。這些企業在品種更新、技術升級、創新經營理念、凈化市場環境、引導消費、倡導新品種保護、帶領農民產業化經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無疑成為推動我國花卉業實現現代化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前進的路上并非一帆風順,類似“龍柏燒狗肉”的經歷曾讓我們難以釋懷。然而讓人備感欣慰的是: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令人驚嘆的進步,國內外兩大市場需求開始釋放,作為新興產業的花卉業顯現出越來越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矚目。盡管我們在此領域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尚有較大欠缺,盡管我們還不具備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與品牌,盡管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由傳統花卉業向現代花卉業實現根本性轉變的途徑,也絲毫不能讓我們對中國花卉業的美好前景產生懷疑。我們清楚地看到,中國已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構建和諧社會、倡導生態文明、開展新農村建設,將為我國園林花卉業的發展創造新的契機。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花卉業更加燦爛的明天!
相關鏈接:輝煌30年——花木產業大事記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