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植物動態|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了解新形勢 科學調整苗木生產結構
“苗木總量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近幾年,這個結論頻頻出現在我國一些省、市關于對林木種苗和綠化苗木產業發展狀況的評價里。 近些年,全國林木種苗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呈現社會化的趨勢,需求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種苗產業已經向產業化、市場化、區域化方向發展。不同類型的社會投資、個人投資參與苗木產業,再加上苗木生長周期長,市場不明朗,使社會化的種苗生產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許多省、市不同程度地出現苗木總量過剩,但結構性短缺的現象,一般樹種和品種、易于繁殖的樹種產量明顯供過于求,市場和生產上需要的名特優新品種不足,特別是城市綠化需要的景觀樹、大規格綠化苗木缺口更大,比如雪松、蜀檜等園林綠化苗木,今年在山東、江蘇等省就供不應求。 在這種情形下,如何調整苗木生產結構,是從事苗木行業者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下,才有小企業的大發展。因此,調整苗圃的苗木生產結構,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林業發展的新形勢、目標、任務和要求。只有了解了林業工程建設、國土綠化、城鎮綠化美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任務對林木種苗和綠化苗木的需求,發展種苗才有方向性,才能制定科學規劃,才能超前發展和生產適銷對路的良種壯苗產品。 前不久,國家林業局發布了《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在此行動計劃規定實施的林業減緩氣候變化的15項行動中,有“加快珍貴樹種用材林培育,實施能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一體化項目”等內容。在今年出臺的《林業產業振興規劃》中,也出現了一些支持苗木產業發展的信息,例如“中央財政對造林所需優質種苗給予補貼,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繼續加大對油茶林基地建設的扶持。”對于這些政策上的有利信息,苗木從業者應多關注。 苗圃的規模和生產經營條件是制約育苗結構調整的關鍵因素。經營面積較大、立地條件較好、交通便利、排灌設施齊全的苗圃,選擇樹種適宜多樣化,應確定10個以上主要樹種作為培育目標,可兼顧常綠樹種、彩葉樹種、色葉樹種、觀花樹種、觀果樹種、抗旱樹種、抗寒樹種、耐水濕樹種、抗鹽堿樹種、沿海抗風樹種。這樣才能適應林業建設與苗木的新型供求關系和苗木消費的多層次變化,還可以適當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如果綠化工程單位在這類苗圃里可以一站購齊,苗圃的經濟效益會得到保證,并有所提高。 相反,規模較小、條件較差的苗圃,因難以進行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應采取專業化經營,主要樹種不宜過多,選一兩個為宜,做精、做活、做出百般花樣。這樣也可以適當降低經營風險。“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也是經營上策。例如,同一個樹種可以矮化,還可以“拔高”,即定高分枝點,或把小喬木向大喬木培養等。此外,還可以培養多種苗木造型,如把紅葉石楠培養成球形、柱形等。總之,只要花樣翻新,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就不愁銷路。 鄉土樹種的優勢不可小覷,在調整樹種結構時應充分重視,無論是大苗圃還是小苗圃都應如此。鄉土樹種適應性強,有較強的抗逆性,造林比較容易成功,用于綠化成活率高,市場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比新樹種要快。許多苗木行業經營者對鄉土樹種的生物習性都比較了解,栽培技術方面也比較成熟。另外,鄉土樹種資源豐富,栽植成本低、效率高。目前造林和綠化對鄉土樹種的需求量也很大,鄉土樹種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這些都是鄉土樹種的發展優勢,在調整苗木生產結構時,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對于經營規模大、資金技術力量雄厚的苗圃來說,可以多注重外來優良樹種和品種,以此豐富樹種資源。優良的外來樹種,包括廣義上的變種、種源、無性系等,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實力的苗圃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引種,進行多樹種、多品種的區域化實驗,不斷探索和總結引種樹種的栽培、繁育等技術措施,以確保引種的成功和效益。 一些技術力量雄厚的苗圃要注重新品種選育,擁有了新品種才能夠擁有掌握苗木資源的主動權,從而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促進苗圃的長期穩定發展。苗圃要發展,產業要升級,就必須注重新品種選育和保護,盡量擁有更多的、屬于自己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品種必須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并有適當命名,選育者要依據國家新品種保護條例保護新品種知識產權,確保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種對樹、育好苗,科學規劃,建立合理、完善的苗木生產結構,才能保證苗圃經營的穩定性,適應千變萬化的苗木市場,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編輯:just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