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植物動態|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山西苗木產業結構調整成重點
近些年,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現苗木總量過剩,但結構性短缺的現象。一般樹種和品種、易于繁殖的樹種產量明顯供過于求,市場和生產上需要的名特優新品種不足,特別是城市綠化需要的景觀樹、大規格綠化苗木缺口更大,比如雪松、蜀檜等園林綠化苗木,今年仍將供不應求。在這種情形下,如何調整苗木生產結構,是從事苗木行業者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苗圃的規模和生產經營條件是制約育苗結構調整的關鍵因素。經營面積較大、立地條件較好、交通便利、排灌設施齊全的苗圃,選擇樹種適宜多樣化,應確定10個以上主要樹種作為培育目標,可兼顧常綠樹種、彩葉樹種、色葉樹種、觀花樹種、觀果樹種、抗旱樹種、抗寒樹種、耐水濕樹種、抗鹽堿樹種、沿海抗風樹種等。這樣才能適應林業建設與苗木的新型供求關系和苗木消費的多層次變化,還可以適當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如果綠化工程單位在這類苗圃里可以一站購齊,苗圃的經濟效益會得到保證,并有所提高。 鄉土樹種的優勢不可小覷,在調整樹種結構時應充分重視。鄉土樹種適應性強,有較強的抗逆性,造林比較容易成功,用于綠化成活率高,市場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比新樹種要快。許多苗木行業經營者對鄉土樹種的生物習性都比較了解,栽培技術方面也比較成熟。另外,鄉土樹種資源豐富,栽植成本低、效率高。目前造林和綠化對鄉土樹種的需求量也很大,鄉土樹種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種對樹、育好苗,科學規劃,建立合理、完善的苗木生產結構,才能保證苗圃經營的穩定性,適應千變萬化的苗木市場,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編輯:just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