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城市生態規劃 先有健康,再談“性感”
鱗次櫛比的高樓、波光粼粼的濱海灣、連綿不盡的綠地……漫步在新加坡,感受不到擁擠、逼仄,這個人口密度高達7000人/平方公里的國度,很好地解決了工作、居住、休閑問題,而背后的功臣無疑是“規劃”。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新加坡只有710平方公里,同樣要滿足住宅、商業、工業、機場、海港、軍事、蓄水等多方面的土地需求,做到多種需求的平衡。密度雖高,仍要保證環境優良。”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副局長陳紹連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說。 作為新加坡土地規劃主管機構,市區重建局一直致力于規劃的可持續發展。1989年,被譽為“新加坡規劃之父”的劉太格博士開始擔任市區重建局局長及總規劃師。在他的手上,新加坡從建國初期一個滿目瘡痍、疾病肆虐的小國家轉變為舉世聞名的“花園城市”。很多人認為,新加坡的美麗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劉太格,他曾對新加坡成功實施公共住宅計劃及確定未來城市發展方向付出巨大心力。 城市首先滿足居民需求 隨著低碳環保理念在中國的日趨流行,中國不少城市提出建設“生態城”。這一概念,似乎象征著未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在劉太格看來,生態城的趨勢是好事,但他同時指出,要做生態規劃,城市的基本工作要先做到位,“‘生態’這兩個字很性感,仿佛一個美女,擁有性感的外表。但首先要保證身體的健康,如果只注意生態指標,忽略了基本工作,對城市發展未必就是好事。” 劉太格以新加坡的規劃實踐為例――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已經在往“生態”的大道上走,致力于綠色、宜居,致力于環境保護。當年,很多西方規劃師認為城市應該有靈魂、有美感。但劉太格認為,城市是一部機器,城市居民與生俱來的特權就是享有新鮮的空氣、綠色的環境、暢通的交通、便捷的公交系統等等,城市首先要滿足的是居民的需求。 劉太格把城市的總體工作大概分為四類:標志性建筑(如金茂大廈)、比較“性感”的項目(如體育城、科技城)、城市總體設計、城市機器建造。“頭兩類工作是所有的城市領導喜歡做的事情,很容易見效,做起來也容易;但后兩類是城市的關鍵工作,卻通常因為難做而被忽略掉了。” 老人一再強調自己不是一個規劃師,而是一個城市機械工。他曾花幾十年的時間來研究城市機器的部件構成,以及如何讓這些部件有效工作,“新加坡在做規劃時,就是把新城市的機器做得很完善,充分考慮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態的需要,在此基礎之上,再考慮增加一些‘性感’的項目和標志性建筑。”
編輯:niuniu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