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作品交流|規劃設計 → 公園綠地|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呼和浩特園—第七屆園博會展園設計方案
呼和浩特展園效果圖 呼和浩特展園 2009年第七屆園博會在濟南市舉行。本次園博會的主題是:文化傳承 科學發展。呼和浩特市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在園博園參展,呼和浩特園位于園博園國內展區的都市?現代園林展園。 1、立意 蒙古族文化源遠流長、多彩多姿,如何將內蒙古的蒙元文化與本屆展會主題相結合將成為方案立意的關鍵所在。 人類文明薪火相傳,不斷在繼承的基礎上螺旋上升式發展,而最主要的文化傳承方式無疑是文字。蒙古族擁有自己民族獨特的語言和文字,文字造型多樣而特別,獨具審美價值。將蒙古文字與園林小品結合、融合在園林中,表達、解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是蒙古族文化與園博園主題的結合點。 思路確定后,從蒙文的起源、傳播、運用等方面來闡述蒙元文化,進而組織園內各景點,力圖將文字與園林之美結合。 2、現狀分析 呼和浩特園位于都市現代園林展園的A8地塊,濱湖大道以東,A8路以西,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呼和浩特園西南高、東北低,南北高差超過1米,可依據地勢做相應的地形變化。園西側為濱湖大道,是園博園的主要游覽路線,應作為呼和浩特園主要的觀景方向進行景點的組織和布置。園南側和東側均有次級園路,視線較為通透。便于景點的展示。 3、景點設置 方案平面布置依照蒙文“呼和浩特”變形而來,主路蜿蜒曲折、寬窄不一,似河流、似哈達,為靜止的空間增添動感,配合其他園林要素營造多樣空間。 3.1主入口 主入口面向濱湖大道,入口兩側設置木制哈那墻,淳樸且有民族特色,作為園內外空間的界定。主入口景觀為在主路兩側相對排列的六個牛角造型,選用純潔的白色作為基調,并在牛角和基座上雕有蒙古族紋飾。造型象征著力量和積極進取的氣勢,同時隱喻著呼和浩特支柱產業之一的乳業。 3.2蘇力德雕塑 在牛角東側密植喬灌木,起到背景和障景的雙重作用。沿園路前行豁然開朗,一組蘇力德雕塑映入眼簾。蘇力德的蒙語意思是“長矛”,是蒙古的象征,是戰神的標志。蘇力德代表著戰神,它是成吉思汗所向披靡的旗徵,又是太平無事的吉祥物。園內設置三個一組的蘇力德,形態相似大小各異,統一中尋求變化。 3.3釉質雕刻 在蘇力德東北側設計兩個釉質文字雕刻,以展示蒙古文字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展現文字之美。一雕刻造型為未完全展開的書卷,一雕刻為殘缺的造型,為游客增加想象的空間。釉質做法在呼和浩特市由來已久,釉質器具遍及民間。兩種民族形式相結合,彰顯民族特色和獨一性。 3.4雙亭 順園路東行便看到園內的主景——雙亭。亭柱為圓柱體,與蒙古文字形態相似,故在柱上雕刻蒙文“經濟”,寓意用堅強的經濟基礎支撐起內蒙古的美好未來。亭頂創意來源于蒙古族的帽飾,頂與帽均處于最高位置有相通之理。主亭頂造型為蒙古族成年婦女佩戴帽飾,色彩濃重造型優雅;副亭頂造型為蒙古族少女佩戴的帽飾,顏色潔白而輕巧。雙亭似一對母女攜手并肩,走向美好的明天。 將雙亭置于園區平面的重心之處,立面置于假山之上,運用主景升高的手法予以突出。 3.5次入口 次入口設鋼制蒙語“歡迎”標志,標志立于一深色基座之上,基座刻有標志對應的漢語釋義。標志表達歡迎之意,展現蒙古民族的熱情好客,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到內蒙古做客。 3.6小品 在園路兩側散置一些蒙文古跡的小品,有錢幣“大元通寶”、蒙文印章和一些蒙古族特有用具,用石刻等方式來表現。增添游園的興致。 3.7植物 植物設計按造景的需要,依地勢進行疏密配置,豐富景深和層次。樹種選擇以內蒙古當地品種為主,體現地域特點。 本園主要以蒙古族文字為蒙元文化的表現點,力圖通過各種園林手法,充分運用園林各要素,結合所處的特定環境,營造出景觀豐富、富有民族特點的公共空間。
編輯:zhaohu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