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制頻道 → 法制在線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沈陽立法保護古城
攝/萬重 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將納入法制化管理。 10月31日,“沈陽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考古工作推動了沈陽地下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名城研究工作。考古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觀。通過文物了解城市歷史。 新樂遺址的發現,將沈陽人類居住史追溯到7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現代化的城市應當重視保護文脈,進一步彰顯城市魅力。 ——沈陽是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文物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文物古跡1100余處。沈陽故宮、福陵、昭陵、新樂遺址、張氏帥府等129處已被列為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 (世界文化遺產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6處,另有一些建筑已被確定為沈陽市不可移動文物。 ——沈陽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現代化大都市,如何處理好保護和建設的關系是一道課題,對沈陽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意識等方面有必要提高。 ——從2004年開始,沈陽市相關部門著手起草《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組織有關專家幾經論證,幾易草稿,今年10月,《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面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草案》首次以立法形式開出沈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名錄,提出了包括歷史城區、歷史風貌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和管理等工作。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沈陽的內涵如何界定?如何保護城市的整體文化環境?《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的出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與關注。 《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早在2004年,沈陽市相關部門就著手起草《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并組織專家幾經論證。 2007年,又參照當時正在征求意見的國務院擬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草案)》內容,對草稿進行了再次修改,形成了《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同年9月向沈陽市人大匯報了 《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立法情況。 2008年4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公布后,《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稿)》又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并邀請專家再次論證。 幾經論證,幾易草稿,今年10月23日,沈陽市政府法制辦網站公布 《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指出,“為了加強沈陽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管理,保持和延續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設文化名城,促進城市建設與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國家城鄉規劃、文物保護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 不同于單體建筑的保護,《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明確了沈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多層次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提出“沈陽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當遵循歷史真實性保護原則、動態發展的保護原則和系統整體的保護原則,統籌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合理利用,對沈陽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進行分層次保護。對在歷史城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內進行的建設項目,應當嚴格控制建筑規模和開發強度,科學處理名城保護與名城有機更新的關系,維護名城格局、風貌的完整、協調和統一。 ” 沈陽市文物部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沈陽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現代化大都市,處理好保護和建設的關系有較大的難度。對沈陽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意識等方面有必要提高。 ”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遠比單體文物建筑保護困難。沈陽也面臨著這樣那樣的難題,“以房地產開發帶動危改的方式,使部分危改地區的傳統風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新建筑的體量、形式、高度、色彩與傳統建筑不協調。特別是在舊城的改造中,對歷史街區、傳統民居等破壞較為嚴重,城內建筑高度失控、建筑密度加大,相當一部分建筑物的造型、體量、風格和色彩與古城傳統風貌不相協調;城內功能過多,居住人口稠密,交通受阻,增加了古城保護的困難;對單體文物建筑進行搶救和修繕較多,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不夠。 ” “為此,我們認為有必要盡快制定《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為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供法律保障,使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切實納入法制化管理。 ”沈陽市文物部門相關人士表示。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