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制頻道 → 法制在線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深圳龍崗大量桉樹被砍 據稱能提升生態質量(圖)
大運會場館對面的山坡上堆滿了被砍伐的樹木 下水官高速進入龍崗中心城,在第三個路口就看見右邊山頭光禿禿的一片。近日,多位市民向本報反映山上大量樹木被砍伐的情況,而龍崗區綠化管理委員會2007年起就習慣了屢遭質疑,他們向記者解釋20多年來種樹伐樹的前因后果,為目前14條主干道旁暫時丑陋的山頭向市民道歉,承諾會做好林相改造后的管理、看護措施,并保證新栽景觀林逐步成熟、長久維持。 [實地探訪] 山頭大量樹木被砍伐 4月13日上午,記者來到龍翔大道、黃閣南路路口東南側的山坡實地調查。半個月來,山腳下的環衛工一直看到有人上山砍樹,近日又陸續將伐下的木材運走。和很多市民一樣,她深感惋惜。 山坡北側堆放有百余棵砍下的樹,已去掉枝丫;一名男子在山頂處理木材。記者從南側登山,同樣發現有幾堆被砍伐的樹木。粗略估算,整個山頭至少有數百棵直徑10厘米至30厘米的樹被砍伐。 “很多人覺得可惜,但我認為該砍。”年初來到山腳經營盆栽的劉先生稱,被砍的多是桉樹,長期在龍崗生活的他知道這些樹至少生長了四五年,“我們都叫它們‘抽水機’,搶水搶肥,有它們在,別的樹都沒法長;它們做不了家具,頂多用來造紙。對水土傷害這么大,不劃算。砍了好,可以種很多別的樹。” [現狀分析] 速生樹種已到成熟期 “這14條主干道旁的山林,很多樹是我當技術員時種的。砍掉它們,我比誰都心疼!”龍崗區農林漁業局綠化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志軍干了十多年林業,他承認,近年來的改造屢遭質疑,林業部門是在痛苦中摸索前進。 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深圳實施包地、包山到戶政策。當地不少居民分到山地后,為牟利而直接砍伐山上所有的樹木出售;到上世紀90年代初,以龍崗區為例,多數山頭已空空如也。之后,龍崗區接到綠化面積、種植率均要達標的任務。當時的區政府選擇栽種赤桉、馬占相思樹等速生樹種,迅速完成了讓山頭變綠的任務。劉志軍認為,當時的決策沒錯,實屬救急;按當時植樹要兼顧經濟效益的思路,桉樹生長快,可出售造紙,經濟上劃算。 “10年至15年,這些速生樹的成熟期到了。”龍崗區綠委會工程師劉小勇說,生長了10多年的赤桉已成熟,按慣例應當砍伐;馬占相思樹則開始老化,再不砍掉就會空心。 [相應舉措] 砍桉樹是無奈的選擇 2006年底,深圳申辦2011年大運會成功,對山林的改造從當年開始,大量的投訴也隨之而來。前年和去年的“生態風景林建設工程”砍樹后,不僅市民,連市、區兩級政府的老領導都對砍伐后的山頭提意見,龍崗區綠委會承受著巨大壓力。今年升級后的“林相工程”同樣如此。 劉小勇解釋說,作為速生林,桉樹對生態的貢獻不及格———樹冠小、遮蓋率低,站在大片桉樹底下都不覺得陰涼,“最要命的是排他性,有桉樹的地方,連草都不怎么長。” 劉志軍表示,他也被桉樹的排他性折磨過,“開始時,不舍得砍掉那么多樹,試著‘林下套種’,在桉樹旁插種別的樹,但根本長不起來;2007年我們試著砍六留四,還是失敗。只好選擇全部砍伐。” 據悉,2007年,龍崗區砍樹2萬余株;2008年砍樹3.9萬余株;今年的計劃是9000余株,約占全市計劃的1/3. [最新情況] 林相改造保生態質量 《深圳市林相改造工程龍崗區作業設計說明書》顯示,此次要新栽的樹將以鄉土常綠闊葉樹種為主,包括一些珍貴樹種,且搭配花色、喬灌結合,方案由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設計。 “砍光山頭的樹,暫時來說確實不好看,但保證能在三四年后有更好的景觀和生態質量。”劉志軍說,現在深圳的綠化思路以生態、景觀的質量為主導,希望新山林能帶來桉樹林所沒有的多物種生物和多層次色彩,林間負離子含量、潮濕度、空氣質量也將改觀。 劉小勇引領記者查看了大運會場館東側前年培育的山林。他表示,前兩年栽種的多是小樹,而此次龍翔大道、黃閣南路山頭可能會栽種樹齡十年以上的大樹,“要保證大運會開幕時對面山頭的景觀好看,只能栽成熟的樹。這些樹栽下去,妥善管理,生長幾十年、上百年不成問題。” 目前,龍崗區綠委會負責管理區內林相改造工程,由各街道招投標并選擇工程隊施工;按市政府有關文件,砍下的木材出售給當地造紙廠,收入用來補貼工程人員費用。 “可能失誤的地方在于,沒有在開展這次林相改造工程之前跟市民展開互動。”劉志軍感謝市民和媒體的監督,他表示,新樹栽下后需要至少3年的完善、管理,后期管護投入大,市政府會在每片工程完工后驗收;綠化部門和專家也在研究在龍崗各地栽種水土最合適的樹種,對已有設計作出調整。
編輯:黑白景觀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