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制頻道 → 法制在線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上海:江灣生態濕地正遭受生態破壞
公交車樞紐站建到了香樟樹跟前 禁止垂釣告示牌絲毫不起作用 新江灣城主打“生態牌”,綿延數公里“生態走廊”是其標志性景觀之一。 上海城區內唯一一個濕地生態社區的新江灣城,其生態環境卻正在遭受污染。 在網上隨意搜索新江灣城內樓盤的簡介,“生態城”、“自然生活”、“最后的綠洲”等溢美之詞會不斷跳入你的眼簾。新江灣城內的諸多樓盤,因為有了生態的概念,其房價也一路猛漲。可是,最近該城內的眾多業主,紛紛在上海各大房地產論壇中反映,享有“生態濕地”美稱的新江灣城,正面臨自然生態遭人為破壞的尷尬局面,“沖著生態住進高價房,如今卻難見生態之景”的說法在論壇中不絕于耳。 昨日,晨報記者前往爭論最為激烈的新江灣城“生態走廊”,當地居民反映,除了一些市民擅自在“生態走廊”里釣魚、游泳、燒烤外,當地綠化養護部門也在進行一些違背自然的“養護”。 對此,新江灣城綜合市政管理所有關人士表示,目前該所正在制訂新江灣城的《生態養護標準》,以更好地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記者現場走訪】 曾野趣十足的“生態走廊”景色大打折扣 “生態走廊”內鏟光蘆葦 在新江灣城內,建德國際公寓、上海夢想、涵碧景苑等多個小區的對面,就是綿延數公里的“生態走廊”。昨天上午,記者在“生態走廊”里看到一派落葉繽紛的冬日景象。可是,正在這里鍛煉身體的一位四五十歲的居民介紹說,現在看到的風景已大打折扣了。 在這位居民的帶領下,記者在“生態走廊”靠北端的一處,看到小河邊有大片裸露的泥土。“原本這里全是自然生長的蘆葦,但最近綠化工人卻將這片地區的蘆葦和野草都鏟光了,不知道是為什么。”該居民抱怨道,在“生態走廊”另一端的對面,長滿了大片大片的加拿大一枝黃花,這才是破壞生態的真正罪魁禍首,綠化工人與其鏟除蘆葦和野草,不如去鏟除一枝黃花。 “原本這里野趣十足,白鷺、天鵝時常可見。但由于近年來綠化養護時,需要長期使用農藥,現在這些飛鳥只能偶爾看見。酷暑盛夏,連最常見的青蛙都明顯少了。”另一位張姓居民則告訴記者,在夏天的時候,曾經看到有綠化養護工人背著藥水桶,在“生態走廊”內噴灑農藥。 據了解,“生態”是周邊樓盤的一個重要賣點。新江灣城的一個房產中介坦言,目前“生態走廊”附近樓盤的價格基本在2.2萬-2.8萬元/平方米,如果不是因為周圍有濕地,小區邊有“生態走廊”,這里的房價恐怕很難達到這一高度。 河邊釣魚、燒烤時常見 近幾年,“生態走廊”中一條蜿蜒的小河,逐漸成了當地居民的垂釣場所。昨天上午,記者在“生態走廊”內發現了三四位正在釣魚的市民。“一上午釣了3條鯽魚了。”正在釣魚的一位市民告訴記者,他就住在新江灣城,幾乎每天上午都來此釣魚,釣上來的魚,還能帶回家燒碗魚湯。 “在這里釣魚需要辦證嗎?”記者詢問道。“不需要的,隨來隨釣,今天人少,周末的時候你來看,這片地方總有二三十人在釣魚,多的時候能達到近百人。”該居民滿不在乎地回答。另一位劉大伯還介紹說,除了釣魚外,他在晚上還看到有人拉網捕魚,有的甚至拿著電瓶來電魚。在他站的小河邊,赫然豎立著一塊“生態走廊嚴禁游泳、垂釣”的告示牌。 在建德國際公寓小區的業主論壇上,一位居民發帖反映說,在復旦科技園小學對面的“生態走廊”香樟樹林里,曾經看到一個30多歲的男子帶著一個小男孩拉了約10米長的網捕鳥,雖然后來這張網被該發帖居民偷偷拉掉丟進了垃圾桶,但是這些破壞生態的不文明現象屢禁不止。 在“生態走廊”的河邊,不少年輕人時常帶著帳篷和烤爐前來野營、燒烤。一到雙休日,總見煙霧繚繞,飯盒、瓜果皮等垃圾隨處可見。 為造公交車站搬走香樟 除了鏟蘆葦、釣魚等被居民列為破壞生態的“惡行榜”外,當地管理部門為建公交樞紐站搬樹的事情也被一些居民所詬病。在一位勞姓居民的帶領下,記者在政悅路上找到了正在修建中的公交樞紐站,兩個黃色的樞紐站等候長廊已初見雛形,一些工人正在進行最后修整工作。 政悅路是一條緊靠“生態走廊”的馬路,該條不太寬敞的馬路只有兩車道,路旁種著兩排高大的香樟樹。“原本公交樞紐站的這塊地方栽種著近十棵香樟樹,因為要建公交樞紐站,這些香樟樹都被搬到了其他地方。”這位居民告訴記者,原本聽說路邊的60多棵香樟樹全部要搬遷走,但是在很多居民的反對下,這些香樟樹最終被保留了下來。 據另一居民宋先生說,當初買房子的時候,政悅路上設計獨特的兩排香樟樹也是開發商的賣點之一,樹與樹之間正好是私家車的停放車位。但是昨天記者看到,由于交通樞紐站的建造,使得原本靠路邊的香樟樹非常突兀地立在了路中間。“今后公交車來來往往,很容易碰到香樟樹。”宋先生不無擔憂地說。 【主管部門回應】 拋棄城市綠化思路,“度身定制”新養護標準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負責接管“生態長廊”的新江灣城綜合市政管理所,該所負責人表示,居民的這些反映已經引起了他們的重視,該所也邀請專家和居民代表開過多次討論會。對于居民反映強烈的養護方毀綠說法,該負責人說,砍掉小河里的蘆葦完全是為了居民著想,蘆葦長得太密,遮住了視野,很容易讓居民忽視下面的河水和沼澤,如果掉下去將非常危險。目前,光禿禿的泥土只是暫時的,今后這些區域都將種上綠化,蘆葦也會重新長出來,依然非常生態。“完全放開不管是不可能的。”該負責人再三強調,“生態走廊”和自然保護區不一樣,居民能隨意進出,必須要有專門的管理隊伍。 不過,該負責人也坦率表示,之前按照城市道路綠化的養護標準來維護新江灣城的綠化,沒有考慮到當地獨特的生態現象。目前該所已經與專家合作,著手編寫符合新江灣城定位的《生態養護標準》,比如原先的養護規定野草要一律清除,新的標準則提出控制野草數量,適當保留一部分野草;在農藥方面,規定今后適當使用生物藥水,并輔之以人工捕捉,盡量保持生態自然和諧。雖然該標準還未正式出臺,但綠化工人在操作時已經開始實施這一新標準。 對于破壞生態的不文明現象,新江灣城也已有所行動。新江灣城街道聯合城管、市容等多個部門開展了聯合執法行動,禁止在城內垂釣、游泳、捕鳥、燒烤等。至于一枝黃花的問題,新江灣城綜合市政管理所表示,一枝黃花所在區域為未開發地塊,不歸該所管理。 【專家觀點】 生態養護既要順其自然也要有“度” 華師大教授、著名生態學專家陸健健曾經對江灣濕地有深入研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陸健健表示,由于城市東北面有大型鋼鐵廠,容易產生漂塵,因此在東北面保留一塊自然濕地對上海非常重要。他贊同新江灣城的居民提出的“近自然”的生態理念,只要根據動植物的自然規律,不要過分人工化,物種就能形成自己的食物鏈,形成動態平衡,這比雇傭工人來專門搞綠化要經濟、有用的多。 上海園林生態專家胡運驊參與了新江灣城生態保護,在他的觀念中,生態養護應該是在人工干預較少的環境中,讓綠地進行自我演替更新,形成一種穩定的動植物生態系統和較完整的食物鏈,該理念與現在國際上的綠化生態養護理念相吻合,其核心應該是自然、野趣、景觀面貌簡潔、動植物豐富。 “但有的居民認為,樹上長蟲子也不要捉,因為蟲子也是鳥類的一種食物。如果真的這樣做,很可能造成病蟲害發生。”胡運驊認為,生態養護不等于不養護,新江灣城的居民和管理部門可以坐下來討論,到底哪種措施算是生態養護,找到一個很好的“度”。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