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制頻道 → 法制在線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廣州花都區擬建垃圾焚燒發電廠引爭議
未來花都垃圾焚燒廠大概位置 廣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張建國接訪時表示:只要民意反對花都垃圾焚燒廠絕不建 文/記者賴偉行、歐陽晨、葉平生 通訊員穗環宣 圖/記者顧展旭 周邊樓盤業主: 在汾水建垃圾焚燒廠無異于“刀刺”廣州綠肺 市城管委: 不管環評公示是怎么樣,最終結果只要是民意反對,就絕對不建焚燒廠 花都有關部門: 花都城區已出現垃圾圍城的危機,希望垃圾焚燒發電廠改變現有垃圾處理設施嚴重滯后的局面 繼番禺垃圾焚燒發電廠事件后,計劃在花都獅嶺興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成為新的焦點。昨日在廣州市城管委的接訪日上,部分花都居民前來發映情況,表示項目的選址和環評并沒有征求市民意見。 “如果大部分居民反對,項目不會動工。”廣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張建國表示,不過垃圾一定要“屬地處理”,居民們反映的意見將如實反饋到花都區政府。 對于居民普遍關注的垃圾分類問題,市城管委方面表示,目前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已交由市城管委牽頭開展,1月份將出臺具體的政策和細則。 居民反映: 環評結束了才知項目 昨日上午8時40分,大約20名花都區的業主和居民來到城管委接訪現場,表達反對花都垃圾焚燒廠項目的意見。廣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張建國和花都區市政園林局副局長馮玉梅在現場接訪。 “這個事情已經立項了,經過環評階段了,我們市民都不知道。”來自碧桂園假日半島等樓盤的業主紛紛表示,花都區市政園林局的網站曾于9月10日作出花都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中心建設項目的環評公示,受理時間是9月10~24日,據他們了解,包括花都區的居委、附近樓盤的業主、周邊16個村的村民在內,均是在12月12日才知道項目的情況。所以此次前來的目的是要反映為何環評公示沒有告知群眾,并了解相關項目建設的情況。 城管委回應: 公示不代表環評通過 張建國表示,目前環評僅僅是公示,并不代表環評通過。“不管環評公示是怎么樣,最終結果只要是民意反對,就絕對不建焚燒廠。”這番話引來現場拍掌叫好。 而有居民則進一步質疑:“如果環評還未通過,為何還在熱火朝天地建設?” 花都區市政園林局副局長馮玉梅就解釋,現選址地原是垃圾填埋場,目前居民看到的任何建設,都是在原基礎上的后續建設。將來建什么項目,焚燒還是其他處理方式還需要論證。包括征地在內,都是填埋場的工程而不是焚燒發電廠的。目前焚燒發電項目還未落實,仍在論證之中。 “環評肯定會讓居民參與。”張建國再三向現場市民保證,花都區政府將會對垃圾焚燒項目進行論證,而且一定會廣泛聽取民意。最后,他和馮玉梅都先后現場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并歡迎居民提意見。 將調查李坑居民健康情況 昨天,5名李坑村的居民向張建國遞交了集體意見書,反映說當初政府承諾每年給他們體檢,但事實上他們一次也沒體檢過。 張建國表示,李坑焚燒發電廠到目前為止運行正常,所有技術都達到標準,而且都在相關職能部門監控之中。而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對于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附近的居民健康情況,政府將會進行全面調查。 市環保局: 項目環評文件尚未報省市審批 記者從昨天舉行的環保局長接訪日活動中獲悉,當天有2名花都居民代表前往市環保局參與信訪,反對在他們小區附近興建垃圾焚燒廠。對此,主持接訪的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表示,花都垃圾焚燒廠項目能否獲得環評通過,其審批權限在省環保廳。如果該項目真的要上馬興建的話,在上報省環保廳進行環評審批前,必須由該局出具相應的環評初審意見。但截至目前,廣州市環保局還從沒收到這方面的環評文件。 項目總控制用地1017畝 由廣日電梯建設并運營 計劃2011年內投產 花都垃圾焚燒發電廠全名為“廣州市花都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中心”,選址位于花都區獅嶺鎮汾水林場,總投資約7.7億元,今年6月剛獲得市發改委批準立項。其項目建設規模包括:處理規模1500噸/日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番禺的為2000噸/日),首期庫容約200萬立方米的垃圾衛生填埋場,900立方米/日的滲濾液處理廠。項目總控制用地則為1017畝,近期征地約368畝。 該項目由廣日集團負責投資、組織建設及運營,花都區市政園林管理局負責監督管理。按照花都區最初的設想,該項目將爭取在2011年內竣工投產。屆時,花都區的所有城市生活垃圾將100%實現無害化處理。 業主呼聲: 不要毀了“綠肺” 花都將在汾水林場興建垃圾焚燒廠的消息公開后,立即在周邊樓盤引發軒然大波。來自碧桂園假日半島的高小姐告訴記者,從12月12日起,該樓盤的業主,已自發組織起來,利用周末的時間,向花都區政府反映民情民意。從第一次的幾十輛車,到上個周末的一百多輛車,大家均在車上系上了藍色絲帶,以及“反對垃圾焚燒,保護綠色家園”標語。 在業主們撰寫的公開信上,業主們表示,花都是廣州市環境最優美、空氣最清新、水體最純凈、植被最茂密的地方,號稱廣州的“綠肺”。在汾水建垃圾焚燒廠,無異于“刀刺”廣州綠肺。 花都有關部門: 垃圾圍城不容忽視 花都區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向記者講述了花都垃圾處理的來龍去脈,并表達了對垃圾圍城的憂慮。他告訴記者,花都早已在汾水林場位置建有一所設施較先進的垃圾填埋場。當年之所以這樣選址,是因為“汾水”是個“分水嶺”,這個位置,恰好是花都與清遠的交接處,四周都是山脈,污染較小。可是,設施畢竟已開始老化,加上服務的范圍開始超出新華城區,花山、獅嶺、花東等鎮的垃圾也開始送來填埋,現有場地已不堪重負。因而,從2007年開始,花都區就計劃修建一所垃圾綜合處理中心,也就是目前備受關注的汾水項目。 “1998年前后(垃圾)是200噸每日,到現在已是1500噸每日。”花都城區的迅猛發展,已使得當地出現了垃圾圍城的危機,且以年均12%~13%的速度增長。 地質勘察人員: 獅嶺鎮也受影響 日前,記者前往計劃興建的垃圾綜合處理中心的所在地探查,巧遇兩位在此處作業的地質勘察人員。其中一位勘察人員表示,項目選址雖在山間,但山體并不高,加上焚燒發電廠將豎立起很高的煙囪,產生的有害物質將隨風飄散。在他看來,受影響最大的群體,一個是聚集有30萬人口的獅嶺鎮。吹北風時,該鎮處于焚燒發電廠的下風向。另一個則是周邊的別墅樓盤。當地村民表示,此地距碧桂園假日半島、美林湖等樓盤的直線距離約3公里,“每年3、4月份吹東風時,肯定會吹到他們那里”。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