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制頻道 → 法制在線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我國古樹保護多重難題亟待解決
“雖然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大搞園林綠化建設,但按如今的建設模式,恐怕我們這一代人留給后人的古樹還不及先人留給我們的多。”說這句話的是我國園林界的一位老前輩。老人的憂慮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現有古樹資源面臨保護難題,其數量與質量已不可遏制地雙雙下滑;二是古樹后續資源匱乏,城市綠化的急功近利使孕育古樹的沃土嚴重缺失。 現有資源保有難 古樹是一個地方人文歷史的見證,更是一個巨大的優良種質資源庫。毋庸置疑,千百年的古樹由于樹勢衰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在逐年下降,加上古樹生存環境日趨惡化,使得現有古樹保命都難。雖說古樹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但樹木有再生能力,只要母體保住了,促發的新生枝條可成百倍地延長其壽命。我國古樹保護專家叢生總結了七十多條導致古樹衰亡的原因,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有些是不可抗拒的,如風折、雷擊等;有些是可以改善的,如地上生長空間受限,地下土壤水、肥、氣、熱條件差等,均可以通過技術措施來改變。 叢生認為,目前的關鍵問題是要研究、總結并推廣古樹的復壯技術。北京市園林科研所樹木研究室主任從日晨博士對此深有同感,他非常痛惜地指出,現在很多景區的古樹死就死了,連點經驗教訓都留不下。他建議,古樹管理單位首先要做的是古樹建檔工作,如實地記錄每一株古樹的生長狀況,遇到了什么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等。“這樣的工作并不難,但貴在堅持,這是行業發展極其寶貴的一手資料,可從正反兩面推動古樹保護管理工作的進步。這株古樹雖然死了,但如果能為日后的古樹保護留下警示,避免重蹈覆轍,也值呀!” “現在古樹保護最大的難題不在于錢,而是技術。”北京名木成森古樹名木養護工程公司總經理曹恒星指出。現在各地對古樹保護工作均很重視,很多地方還設立了專項資金,古樹保護和復壯工程普遍開展,但技術問題依然是最大的壁壘。在該公司承接的諸多古樹疑難病例中,他們發現接手前采取的一些復壯措施不但無益于樹體的恢復,反而加速了古樹的衰亡。比如古樹地下環境改造部分,換土、挖復壯溝是通常采取的措施,但有些施工人員未根據實際,而是浮皮潦草地采取全盤大換土及周圈挖復壯溝的措施,古樹一時適應不了反被“折騰”死了。再比如樹洞的處理,雖說業界有補與不補之爭,但目前兩種處理方法都沒有做到盡善盡美。采取補洞措施的,解決不了材料的親和性問題;而不補的在防止鼠害和病蟲以及疏導雨水方面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楊志華說,古樹復壯技術無疑是保護好現有古樹資源的有力措施。為此,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相關的技術研發,從發改委、園林綠化局、科委到公園管理中心均有相關的科研立項,鼓勵古樹生理、機理的基礎研究及新型實用技術的開發。 后續資源難為繼 按照原建設部2000年頒布的《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規定,古樹指的是樹齡在一百年以上的樹木,各地對城鄉古樹資源的認定和保護基本上是依此來進行的。各地被認定的古樹依法掛牌并有專項資金,從日常養護到特別復壯工程基本上能得到較好的保護。“苦的是那些八九十年的大樹,很大一部分遭遇‘黑手’。”叢生激憤地說道。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這類大樹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在城市綠化中被許多人視作可“壯門面、顯氣派”。前些年“大樹進城”的熱潮中,鄉村山野的大樹被不法商販砍頭截枝移栽到城市,從城市廣場赫然矗立的大樹群到苗鄉路邊堆積的大樹殘樁,我們很難想象到底毀了多少大樹。如無意外,這些大樹幾十年后很有可能步入古樹之列,壯大古樹陣營,但這些被殘害的大樹其有生之年限將屈指可數。只有重視對古樹后續資源的保護,古樹的群體才能不斷壯大,才能扭轉目前古樹質量和數量雙雙下滑的被動局面。 一株樹木所以能成長為古樹,尤其是成為千年古樹,固然有其優良的遺傳基因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生長環境和養護管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各地城市栽植的那批樹,目前恰值四五十歲的壯年期,正處在發揮重大生態作用的年齡段,但殘酷的現實是這批樹大都處于早衰狀態,或殘枝斷臂,或樹梢干枯,或新葉卷邊……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很難成長為古樹。樹木只有根扎得深,才能長成大樹甚至古樹,采取科學養護管理措施、為樹木的健壯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誘導深根是當前樹木養護中值得關注的話題。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