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城市風采|園林城市 → 國家園林縣城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國家園林縣城系列之:建設生態且末 營造綠色人居
且末縣位于塔里木盆地東南緣,南倚昆侖山與西藏自治區接壤,北望塔克拉瑪干沙漠與沙雅縣相連,屬大陸荒漠性氣候,周邊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全縣6萬人,由維、漢、回等13個民族組成,其中維吾爾族人口占76.95%%,城鎮人口近2萬人。全縣總面積14.025萬平方公里,是全國面積第二大縣,轄1個鎮、11個鄉、2個國營牧場、2個農業綜合開發區,縣境內駐有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 近年來,且末縣委、縣人民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實現富民強縣的進程中,以開展創建國家園林縣城活動為契機,堅持“小環境、大生態、小縣城、大園林”的建設發展思路,以園林綠地建設為重點,大力開展生態建設和城鎮園林綠化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努力建設“文化旅游型,生態園林式”的綠色城市、生態城市、文明城市。通過且末幾代人的努力,生態建設、園林城鎮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后被評為林業部“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先進單位”;自治區“全民義務植樹運動20周年綠化先進單位”;連續四屆獲自治區城市“天山杯”競賽活動“優秀縣城”;2002年獲“自治區園林縣城”稱號;2005年獲國家防風治沙綜合示范縣;2006年獲國家人居環境范例獎;200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截至目前,全縣城區綠地面積116.9萬平方米,綠地率40.5%,綠化覆蓋率4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7平方米。園林城鎮建設和生態建設的大發展,改善和優化了且末的小氣候,極大地改善了全縣人民的生存生活環境。 一、縣城外圍的防護林建設初具規模,生態環境得以明顯改善 多年來,且末縣認真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抓住國家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和全國防沙治沙示范工程的機遇,以車爾臣河東、河西防風治沙工程、干果經濟林工程、生態公益林管護工程、車爾臣河中下游濕地保護開發工程、中昆侖自然保護區建設、退牧還草工程、車爾臣河灌區改造工程、大力打造塔東南10萬畝優質紅棗基地為載體,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經過幾年的努力,在車爾臣河東建成7500畝的沙漠生態防護林;還在南、西、北三個方向,建設了農業生態園。 二、道路綠化體系形成,整體綠化水平不斷提高 縣城道路改擴建工程完成后,街道綠化工作也全面展開,選擇了速生與慢生、常綠與落葉樹種搭配,使街道綠樹成蔭,綠化連片。他們先后完成了絲綢路、埃塔路、文化路等3條道路綠化,道路綠化面積平均占道路總面積的36.9%%,綠化普及率達97%%以上。目前,道路綠地面積達12.7萬平方米,每條街道都實現了喬、灌、花、草相結合的多層次綠化。在完善街道綠化的同時,還在主要街道擺放大玻璃鋼花盆,以豐富街道的綠化景觀效果。為了實現綠化資源的共享,且末縣實施了拆墻透綠工程,拆房還綠,見縫插綠,沿街各單位庭院綠化與街道綠化融為一體,使城鎮綠化的整體美觀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庭院綠化和居住區綠化上臺階 由于地處沙漠腹地,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為此,在居住環境建設方面,且末縣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美化人居環境”為宗旨,不斷加大住房建設,居住環境得以改善。他們先后完成了占地面積為40.8公頃的4個安居住宅小區建設,其中,一號住宅小區占地面積10.1公頃,二號住宅小區占地面積9.6公頃,三號住宅小區占地面積11公頃,四號住宅小區占地面積10.1公頃,人均住宅建筑面積躍升至28平方米,連續3年被評為自治區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先進單位。2003年亞歐花苑獲自治區優秀住宅小區,極大地提升了且末人民的居住條件和人居環境,改變了城市面貌。建設工作中體現“綠、襯、全、配”四個特點,重點突出了“綠”字。多年來,且末縣堅持綠化與小區配套建設同步進行,做到“建設一片,綠出一塊”。且末縣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住宅小區均為園林式小區,綠地率平均達到57%。 四、堅持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并舉,不斷擴大公共綠地建設力度 1997年,且末縣投入110多萬元建成了一座占地1.5公頃的中心游園;2000年,投資1740萬元建成了占地4.09公頃的昆侖廣場;2006年,投入近300萬元建設了園丁公園。廣場在綠化建設方面,運用現代審美觀念,突出綠化造型效果,將廣場的燈光、小品建筑、音樂噴泉和綠化有機地結合了起來,達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廣場綠地率達到60.3%。近年來,該縣共投入資金350萬元對雙橋綠地、埃塔北路東側綠地、民族風情公園等公共綠地進行了建設。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