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生物多樣性|園林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獲悉,云南省政府在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目前該地區建立了27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9988.26平方公里,;建有9個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1104平方公里,滇西北已初步形成以自然保護區為主,自然遺產地、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國家公園等其他保護地為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特別是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科技、人才支撐,生物多樣性安全管理方面成績顯著。 科技、人才支撐水平得到提高 據云南省政府葉燎原副秘書長介紹,今年年初滇西北生物多樣性工作啟動以來一是加強了珍稀瀕危物種和特有物種保護及利用研究。攻克了云南紅豆杉、云南榧木、珙桐、衛矛等種子繁殖和扦插技術方面等技術難關,開展了中甸葉須魚人工繁殖與放流技術、羊肚菌仿生栽培技術等研究,對金鐵鎖、胡黃連、滇重樓等重要瀕危藥材資源收集、引種馴化和栽培研究工作,為瀕危藥材資源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科技服務。 二是積極推進科研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初步建成動物資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平臺,建成具有重大影響的動物及DNA庫、動物細胞庫、動物標本庫。西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建設進入實質性的推進階段,各項建設的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有序的推進中。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初步完成“滇西北沼澤濕地演化與退化過程及規律的研究”工作,初步摸清了云南高原濕地退化機理。完成了滇金絲猴國際研究中心方案,并向國家作了情況匯報。 三是加強動植物離體保護工作,保護好遺傳基因多樣性。已初步建成在生物多樣性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野生動物、家養動物等為代表的動物資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平臺,已收集了103種鳥類800雨份組織樣品,150多種哺乳動物2500余份組織樣品,1000余份果蠅DNA樣品,10余種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近緣種約3000余份DNA及組織樣品。“西南山地森林資源保育與利用”項目已獲批準,將有力支撐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植物遺傳基因和離體保存。 四是加強珍稀瀕危物種和特有物種保護及利用研究。已完成種群變動、集群、時間分配等調查工作;建立了永久性的云南高山花卉種質資源圃10畝,已收集保存高山花卉種質資源300份,開展了相關種子繁殖、引種馴化及生態適應性等方面研究;相繼開展了烏骨綿羊、紅骨山羊、高黎貢山豬等資源的收集、保護和研發工作。 生物多樣性安全管理得到加強 據介紹,為規范物種的引進,保障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云南加強了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研究制定了針對微甘菊這一外來入侵物種環境應急方案和生物物種環境安全應急預案,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強化對實驗研究的監管。加強了入境動植物檢疫工作,研究制定了第一批口岸重點查驗的植物物種名錄,初步建立相應的信息庫;今年以來共對15000多批次進口植物及其產品實施檢驗檢疫,共在5259批次中截獲有害生物7579次,并對這些攜帶有害生物的貨物都進行了有效的除害處理。 在機場國際空港加強對進出境旅客及其攜帶物的查驗,同時對入境的郵寄物加強檢疫,防治有害生物傳入,今年共查獲旅客非法攜帶物69批85次。開展了旨在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飛鷹行動”,一至三季度共偵辦走私珍稀動植物及其制品案件11起。為解決生物遺傳資源的分享與惠益共享問題,達到生物遺傳資源的有序開發和利用,正積極研究制定確立生物遺傳資源屬地所有權原則和所有權制度工作方案。 同時,云南積極參加亞行“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工作組”的相關活動,爭取和組織實施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環境合作;全球環境基金援助的《長江流域自然保護與洪水控制—云南老君山示范項目》取得較大進展,實施完成中英合作“云南環境發展與扶貧項目”,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扶貧提供一系列可供借鑒和推廣的經驗,也促進了云南省與其他成員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協調合作。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