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生物多樣性|園林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關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對于生物多樣性這一議題來說,2010年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2006年第6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2010年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今年9月,聯合國將在第65屆聯大期間舉行生物多樣性專題會議;10月,還將在日本舉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第十次大會,這次會議將重申公約已有的承諾,并將減少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承諾納入到國家計劃中,確保每一個締約國都制定并通過一項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國家戰略。 在5月22日——每年一度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前夕,我們特別推出一組報道,綜述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概況,展示優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案例,并探討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社區結合的可能性,以期讀者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有一個基本了解,敬請垂注。 “我很享受中國的可口可樂”,5月18日下午,64歲的馬敬能(John MacKinnon)在“ECBP2010生物多樣性周”啟動儀式上致辭完畢后,落座在記者對面,他將杯中的可樂痛快地喝掉,繼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話題侃侃而談。這位高大魁梧、開朗健談的英國科學家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已經超過40年。20多年前,他開始參與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F在,馬敬能長居北京,負責“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ECBP),這個項目是由歐盟、中國商務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環保部共同發起的,于2005年5月啟動,旨在通過加強生物多樣性管理,保護中國特殊的生態系統。 馬敬能在中國并不孤獨,除了官方的合作伙伴,一些國際NGO組織,如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WCS)等,他們一道,都在中國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而奔忙。 為什么關注中國 “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而言,中國是一個能做成事的國家”,馬敬能告訴本報記者,這是他選擇在中國常年從事這一事業的動因。 “中國的自然條件無與倫比”,這是馬敬能的信心與興趣最大的源泉。來自環保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0000種,占世界種類總量的10%,居第三位,其中屬于中國特有的高等植物17300種。動物方面,中國有脊椎動物6347種,占世界14%,其中鳥類1224種,魚類3862種,屬于中國特有的脊椎動物667種,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生態系統多樣性非常豐富。中國具有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包括森林、灌叢、草原和稀樹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凍原等。由于不同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又進一步分為各種亞類型約600種。同時,中國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濕地類型也很齊全。 “中國已經建立了2000多個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到整個國土面積的16%-17%,超過世界一般水平的10%,但根據目前的自然資源與管理情況,能否達到10%的效果還難說,還有很大空間可做!彼f。 TNC首席生態保護專家Bill Ginn在“2010生物多樣性浪潮登陸北京專題演講”中特別提到,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于世界上所有生物的未來都“非常重要”,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型國家,也在很多地方進行礦產、石油能源的開采,而在這個開采過程中,也將會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未來造成影響,中國的生態足跡已遠遠超越自己的國界。 消逝的生命 201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國行動的口號是“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生物多樣性確保了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的持續供應,當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減少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將是荒漠化加劇、自然災害頻發、疾病肆虐和農業歉收。此外還有數據顯示,全球生物多樣性每年還可產生3萬億美元的價值。在ECBP提供的一份資料中,對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意義做了這樣的闡述。 “世界上目前有已經定名的生物物種180萬左右,但還有200萬—1億左右的各式各樣的生命人類還沒有為其命名,每種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中國項目主任解焱向本報記者介紹。同時,“中國政府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越來越重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況比起前些年要好多了”,TNC生物多樣性項目專家于廣志如此評價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但令她和幾乎所有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學者擔憂的是,很多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這些消失都是不可逆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聯絡處高級項目官員魏娟說。 “中國有1000多種蘭花,現在受到生存威脅的已經達到70%以上”,解焱舉例。而她最為熟悉的野生虎,中國現有數量已經不到30只,全世界加起來僅僅約50只。馬敬能比解焱還悲觀:“中國的野生虎數量統計恐怕還算上了從俄羅斯等接壤國家過來‘旅游’的! 即便如此,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眼里,相對于水生物種,陸生珍稀物種的境遇已經算是好的了。馬軍曾和解焱等其他7位學者、環保人士聯名撰寫過一份題為《水電過度開發導致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瀕臨絕境》的研究報告,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建議決策者考慮長江珍稀魚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慎重對待水電開發。報告警示,如果保護區的界限因建設水壩一退再退,無異于把這里特有的189種珍稀魚類逼向絕境。 “生物多樣性嚴重退化是全球普遍面臨的問題,其中又以水生生物特別是淡水水生生物受到的物種滅絕威脅最大!瘪R軍表示,“中國境內的絕大多數江河都面臨生物多樣性退化的窘境”,他分析,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之一是,與陸生的珍稀動植物,如熊貓、東北虎、藏羚羊等相比,因為它們與人同樣生存在陸地上,人類接近它們相對容易,便于認知其生存現狀,容易與之形成親近感,易凝聚起保護之意;而一些水生珍稀魚類,如白鱘、達氏鱘和胭脂魚等,人們通常難以看到,容易忽視其生存現狀,喚起人類保護它們也面臨更大的困難。而事實上,中國的江河,尤其是長江,都生存著多種水生生物,“其中不乏水中的‘熊貓’、‘藏羚羊’亟待保護!瘪R軍說。 1998年出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估計,中國物種的受威脅程度不容樂觀:哺乳類23.06%,鳥類14.63%,爬行類4.52%,兩棲類2.46%,魚類2.41%,裸子植物28%,被子植物13%左右。2004年發布的《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則提到,近二三十年來,中國海洋底層和近層魚類資源衰落,產量下降,漁獲物組成低齡化、小型化和低值化。 保護癥結何在 生物棲息地的喪失和破碎、人類對土地的開墾和擴張、荒漠化、環境污染、氣候變化、過度利用與消費、生物入侵、規;r業生產……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原因有很多。 馬敬能認為,中國自然保護區遇到的最大威脅來自于焚林、伐薪和過度放牧。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聯絡處高級項目官員魏娟對本報記者分析,30年來,一方面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但另一方面,自然資源被蠶食鯨吞。大規模無序的水電開發,濕地、森林、草場、海洋的破壞性利用,無一不在擠壓原生態的自然空間,而這正是生物多樣性賴以存在的基礎。自然空間被擠壓,一些物種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并被人為地割裂成片段,互相之間并無連通,這對物種的繁衍、生存都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于廣志提到,有些保護區在規劃時未兼顧其他功能需求,有些部門之間就同一區域的規劃甚至是矛盾的。 而一些保護區雖然已經建立,但基礎設施薄弱,人員專業性不足,保護區不能完全實現有效管理。有的珍稀動物棲息地“戴好幾頂帽子”,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功能發生沖突,而管理者往往更看重短期經濟效益,漠視生態效益!坝械谋Wo區工作人員動機不對,通過保護區里的資源謀取私利”,馬敬能說,有些地方政府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執行能力是不夠的。 在解焱看來,野生動物保護要從管理體制上進行完善。以行政區劃的角度對珍稀動物棲息地進行劃分是有待逾越的一道關隘。比如,1只野生虎需要的棲息地面積是450平方公里,因此“想保護野生虎,就決不是單純的幾個保護區的問題,需要旅游、教育、農村、環境等部門都來參與保護,”“生命是不認識行政邊界的”,解焱說。 魏娟說,在意識普及方面,雖然中國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官方和一些研究機構也一直在進行相關工作,但普通民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知還是鳳毛麟角。 令人深感欣慰的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學者都表示,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發展經濟并不矛盾,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應放到更為長遠和寬泛的范疇評價其價值和意義,保持資源的適度利用是為了更長久的可持續發展,而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國際國內也已有一些較好的實踐。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