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生物多樣性|園林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狐尾藻50年后重現滇池濕地
新聞速讀隨著滇池水環境逐漸好轉,一種曾經生長在滇池濕地的水生植物狐尾藻,在消失了半個世紀之后,又出現在滇池濕地中,且長勢良好。 一種曾經生長在滇池濕地的水生植物狐尾藻,在“消失”了半個世紀之后,竟又出現在滇池濕地中,并且長勢良好。25日,昆明植物研究所李恒教授向記者透露了這一喜訊。
狐尾藻
上周,李恒教授到晉寧縣境內的滇池濕地進行考察,在一片保護得較好的濕地中意外地發現了狐尾藻。翠綠的狐尾藻簇擁著長在清澈的湖水中,細小的花朵正在葉腋內徐徐開放,久違的狐尾藻已經成為這片濕地的優勢種,它們終于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正萌發出勃勃生機。 李恒介紹,上世紀50年代,國內曾有學者在滇池濕地調查時發現過狐尾藻,那是一種多年生的挺水植物,別名輪葉狐尾藻。但到了70年代,李恒對滇池濕地植物進行調查時,就再也沒有見到過狐尾藻。80年代以后,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滇池污染加劇,滇池周邊的濕地也被人為地破壞。水質污染了,濕地沒有了,長在濕地里的狐尾藻也隨之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為了拯救昆明的“母親湖”,2008年,昆明市召開了滇池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會議,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仇和對滇池治理提出要求:要“鐵腕治污,科學治水,綜合治理,讓滇池流域人民永享水利之益、遠離污染之害。”隨著滇池湖濱“四退三還”工作的逐步推進,通過“退塘、退田、退人、退房”,“還湖、還濕地、還林”,滇池邊一片片濕地得到恢復和重建,濕地植物逐漸生長起來,濕地生態系統逐步完善。 再一次來到滇池邊,李恒發現,原先的魚塘已變成濕地,房子不見了,人也搬走了,濕地植物在陽光照射下郁郁蔥蔥。一種久違的挺水植物躍入眼簾——狐尾藻。欣喜之余,李恒拍下了狐尾藻的照片,并采集到鮮活的狐尾藻標本帶回植物所。李恒認為,久違的狐尾藻挺水群落的重現,暗示著滇池水生植物的恢復呈現了希望。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1)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