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花又名繡球花、粉團花、紫陽花,盆栽品種高度為30厘米至60厘米,葉對生,花序直徑20厘米,近球形,著生于枝頭,自然花期為5至8月;花開時花團錦簇,花形碩大,色彩艷麗,亦可做切花材料,備受人們青睞。河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于1999年從荷蘭引進了紅色、粉色、白色、藍色4個八仙花品種系列,通過近年的栽培和試驗,總結出一套適合北方生產的優質盆栽八仙花促成栽培技術,使其在元旦和春節正常開放,比常規栽培花期提早3至4個月。
種苗扦插技術
種苗扦插一般在3至4月于日光溫室內進行,從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上剪取長6厘米至8厘米的嫩枝,留頂部一對葉片并剪去一半,速蘸300ppm的naa,扦插于草炭誜珍珠巖=6誜1的混合基質中,扦插深度為3厘米至4厘米,保持白天溫度為25℃至28℃,相對濕度在90%左右,經過18天即可生根,25天后上盆。為了控制株高,可噴一次1000ppmb9。
營養生長期養護技術
1.營養缽采用12厘米×12厘米或13厘米×13厘米的營養缽。
2.基質將草炭、牛糞、珍珠巖按照6.5誜2.0誜1.0的比例進行混合,每立方米基質中摻入5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呋喃丹、1千克50%多菌靈。
3.摘心6月上中旬,留2對葉摘心,待新枝生長到4至5厘米時,進行第二次摘心,促成早日形成4分枝。
4.肥水管理經過一周緩苗后,逐漸減少噴水次數,每周澆一次600至800倍的氮磷鉀配比為30-10-10的全營養速溶肥。當摘心后新枝出現葉片黃化時,可葉面噴施2至3次1000倍的瑞恩2號,使盆株葉片變綠。
5.病蟲害防治此期間主要是防止立枯病和紅蜘蛛的發生。5月中旬上盆后,可以噴施500至800倍的20%的甲基立枯磷乳油溶液防治立枯病;每隔7至10天噴施2000至3000倍的2.0%阿維菌素或2500至3500倍20%捕螨特可濕性粉劑。
花芽分化期管理技術
7月中旬,將長有3至4對葉的盆株運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冷涼山區進行遮光處理,光周期為8至10小時,夜間溫度為11℃至18℃,保持兩個月花芽即可完成分化。花芽分化期,盆土要保持濕潤,每天中午前后,噴水1至2次,降低葉面溫度。加強光照,但在光線特別強時要適當遮光,適當增加磷鉀肥,減少氮肥的使用量,最好使用氮磷鉀配比為15-20-25的全營養速溶肥,每周一次,并每周葉面噴施一次0.2%的kh2po4溶液。為預防病蟲害,每10天噴一次800倍的45%的大生m-45可濕性粉劑和2000倍的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