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園林學習網 → 領導講話|園林新聞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陳國鷹:生態城市,讓生活更健康、更幸福
9月1日上午,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環境保護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生態健康論壇在唐山市隆重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生態健康與生態城市”。中共唐山市委副書記、唐山市市長陳國鷹到會發言,以下為發言內容: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生態健康與生態城市”。關注生態健康、建設生態城市,是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 唐山是環渤海的一座重要城市,近年來,我們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城鄉等值化、社會治理和諧化和黨的建設科學化,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資源型城市轉型,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9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12.7億元,全部財政收入413.3億元,經濟總量在全國城市中排在第18位,在地級市中排在第4位。在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推進科學發展的實踐中,我們堅持把生態發展作為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加快唐山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的重要途徑,把造福人民群眾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打造適宜人居和創業的現代化生態城市,努力探索一條實現生態發展和人民幸福的科學發展之路。 第一,堅持以生態理念主導生態城市建設。 確立了建設生態城市的新理念。在城市建設中,我們在全市上下叫響了“環境是最大的資源,生態是永久的財富”“金山銀山有污染不進唐山”“城市建設規劃第一、規劃工作生態優先”等一系列生態城市建設的新理念。制定了包括污水處理再利用、綠色能源利用等141項生態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做到新城按生態指標建設,舊城按生態技術改造,把生態城市建設的各項指標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拉開了生態城市主體架構。確立了以市中心區和唐山灣生態城為雙核,推動北部山前城市帶、南部臨海城市帶協調發展的“雙核兩帶”總體布局,啟動實施了唐山灣生態城、南湖生態城、鳳凰新城、空港城和環城水系“四城一河”開發建設,使唐山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態環境和形象顯著提升。實施了舊城生態改造。啟動實施了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程,引進德國先進技術,按照建筑節能65%的設計標準,對震后恢復重建的老建筑進行節能綜合改造,計劃三年完成2200萬平方米;啟動實施了市區污染企業搬遷改造、退二進三,實現了企業優化升級和市區生態環境的“雙贏”。 第二,堅持以綠色產業支撐生態城市建設。 狠抓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連續四年開展了節能減排專項攻堅行動,特別是對鋼鐵、水泥、造紙等10大重點行業的4591家企業進行綜合整治,關閉取締高耗能、高污染企業1504家;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以鐵的手腕,堅決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產能,使全市城市空氣質量二級及以上天數由2006年的301天提升到2009年的329天。強力推進產業升級。以生態環保、綠色低碳為基本取向,啟動實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三年攻堅行動,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鋼鐵、裝備制造、化工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環保、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新興戰略產業,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目前,全市產業結構呈現出鋼鐵工業比重下降、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新興產業比重上升、服務業發展全面提速的良好態勢,資源依賴型的粗放發展方式正在加速轉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扎實推進曹妃甸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和唐鋼等14個國家、省循環經濟試點建設,著力構建包括企業內部循環,區域集約循環,工業、農業、城市大循環三個層面的循環發展體系。 第三,堅持以生態治理推動生態城市建設。 一是實施北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對全市所有礦山山體植被進行復綠,對排土場、尾礦庫進行植樹固沙和綠化,加快創建“綠色礦山”。二是實施中部采煤沉降區生態改造工程。目前,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綠化面積達到12平方公里,湖泊濕地面積18平方公里,各種植物種類40余種,形成了唐山的一個“大氧吧”。三是實施南部濕地自然生態保護工程。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唐海、樂亭等地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同時,對面積相對較小尤其是位于城鎮周邊的濕地,計劃利用兩年左右時間規劃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濕地多用途管制區和野生動物棲息地。四是實施城鄉綠化攻堅行動。近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35億元,新增造林綠化面積93.4萬畝、相當于前5年造林面積的總和,森林覆蓋率提高了4.6個百分點、達到28.7%。今年4月,我市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命名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第四,堅持以“健康行動”促進生態城市建設。 一方面,啟動了“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動,今年市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億元,為全市160萬名45周歲以上農村居民和城市無業居民進行免費健康體檢、建立一個健康檔案、制定一個健康計劃。同時,投資8.2億元,利用一年時間大規模解決了2450個村、213.1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實現了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在全省率先推行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大力倡導并推行綠色生活。向全市人民發出了《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倡議書,制定了《唐山市民低碳生活守則》,通過宣傳教育等多種方式,引導全市人民崇尚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堅持綠色低碳消費方式,共建綠色家園。 第五,堅持以體制機制保障生態城市建設。 近年來,圍繞加強生態城市建設,我市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規。比如:制定了科學發展指標體系,建立了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等,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對加快生態城市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激勵約束和引領作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設生態城市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在近年來生態城市建設實踐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建設生態城市是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應對生態危機、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之舉,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務實之策。為此,我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要在國家層面建立生態城市建設考核評價體系; 第二,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生態城市建設的政策法規體系; 第三,要加強生態城市建設的交流與合作; 第四,要把建設生態文明要求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 我們希望以此次生態健康論壇為契機,搭建一個生態城市建設的交流平臺與橋梁,廣泛吸收借鑒各地的好經驗、好制度、好做法,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發展之路,努力把唐山建成一座世人向往、人民自豪的生態城市和幸福之都,共同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