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世博園區綠地系統規劃設計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張浪 對于上海世博園區綠地景觀的規劃建造,上海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了不同領域、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專家,集思廣益,盡心盡力,站在城市生態系統發展戰略的高度。在世博園區綠化景觀規劃設計與建設操作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體現綠色世博、生態世博的理念,眾多指標達到“區域系統化”、“空間功能化”、 “配置生態化”、“運營低碳化”、“養護減量化”。 黃浦江作為上海的母親河,賦予上海濱水城市不可剝離的自然生態格局。黃浦江每個轉角往往會逐漸形成人群集聚處,而集聚的地方常常是廣場或者綠地。同時,不僅是浦江沿岸廣嘗綠地,也是上海城市公共空間布局的有機組成部分,相互之間聯系密切。世博園區綠地也同樣將會成為一塊與中心城區不可或缺的結構型綠塊。世博園區綠地的誕生自然而然地掃除了這個城市局部區域大型公共綠地的南部盲點。 園區綠地系統布局和總體結構 從上海城市綠化系統規劃布局層面來解讀,世博園區綠地的建設同樣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上海綠地系統規劃中“一縱兩橫”景觀中的“一縱”——“黃浦江”濱水景觀的重要生態廊道,世博園區綠地的規劃建設促使上海綠地規劃系統布局結構趨于完整(圖1)。 ![]() 世博園區綠地系統以世博公園為核心,以軸線大道、步行景觀帶、浦江景觀帶和網狀道路綠化為主體骨架,構建綠環圍繞、綠楔綠網交織、綠鏈相接的生態網絡布局。通過綠地體系的生態網絡布局,強化各功能片區、場館間特色景觀林緊密聯系,形成綠化景觀完整系統。同時綠地也是組織人流、保障安全的重要場所空間。 世博園區綠地總體結構以“一核、一軸、兩帶、多楔”為主,由黃浦江向兩側城市空間延伸,突現“藍綠相依,綠網交織,綠楔深嵌,綠鏈相接” 的生態網絡系統結構特征(圖2)。 ![]() 一核——世博公園;世博公園是全園最主要的公共活動區域,位于世博園中心濱江區塊,是一處大型生態型游憩公園,也是園區的綠色核心。 一軸——世博大道綠化;世博大道綠化是世博區景觀綠化空間層次上南北向軸線的重要復合型綠化廣場型空間,軸線與黃浦江交匯處形成景觀高潮。 兩帶——濱江綠帶、緩沖綠帶;濱江綠帶:黃浦江兩側各有一條濱江綠帶沿江展開,同時串聯起世博園區各展館組團綠化。緩沖綠帶:世博園區與城市相接地區設置大型綠化帶,滿足停車等功能要求。 多楔——多個楔形綠地;核心區域外的場館內有多條楔形綠帶垂直于浦江,使江面景觀和濱江綠帶滲透到園區內外。同時利用沿江防汛標高和自然標高的落差,塑造高低起伏的坡地景觀。 主要綠地差異化功能定位 “做足綠文章,做足水文章”是世博園規劃的一個重要理念。大量的綠地將是世博園的重要特點。這些綠地在世博會結束后大部分將會被繼續保留,成為市民可漫步其間的親水綠地。世博園景觀既要展示整體的和諧,也要表現各類綠地的特點,形成景觀中的特別性和高潮點。 ![]() ![]() 差異化定位,將不同性質綠地進行有機組織是本次世博會綠地系統規劃的一大特色(圖2、3a、圖b)。根據世博園區綠地的景觀、生態及社會的功能效益以及后續利用情況,規劃的主要公園綠地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見表1): 1、永久型城市公園綠地,主要包括世博公園、后灘公園等。其主要特征為規模較大,生態系統豐富,能夠提供大量的休憩和活動場所。 2、臨時性城市公園綠地,主要包括江南公園、城市最佳實踐區等。其主要特征為世博會期間作為公園用地,內部設施建設以臨時性和裝配性為主,世博會后會重新規劃利用。 3、永久型濱水綠地,主要包括白蓮涇公園等。其主要特征為濱水開放空間,具有較好的公共性和景觀性,以生態和功能聯系為主。 4、永久型社區綠地,主要包括世博村景觀等。其主要特征為強調社區性與宜居性,規劃設計中突出人文和生態要素的運用。 5、永久型城市廣場,主要包括慶典廣場等。其主要特征為以集會、演繹活動為主,設計中大量運用硬質鋪裝和高科技動態景觀。 6、永久型城市綜合體,主要包括世博軸等。其主要特征為強調連續性與空間導向性,強調復合功能及高科技生態技術的綜合運用。 表1 2010上海世博會主要公園綠地列表 ![]() 關注場地的地域性特征 鑒于基地為帶有明顯濱水碼頭工業特征的城市中心用地,為處理好基地與水、城區的關系,體現“市中心的綠地、濱江的綠地”特點,各方案都表達出設計以生態綠色為基底,依據濱水綠地防洪設計要求,設計地形整體由江面向浦明路緩緩抬高,創造親水平臺、濱江步道、濕地灘涂等親水環境,考慮人與自然的可達性與親密性并努力恢復濱江生態系統,同時適度保留并改造工業時代特征的建筑設施,將工業遺跡資源化(圖4)。 ![]() 荷蘭NITA設計集團公司提出的以“綠色城市”理念為核心思想,強調環境的自然生態性,減少資源的消耗,降低環境污染,減弱人對自然的互相沖突,在和諧的環境中人與人進行溝通與交流。秉承“圍繞世博主題,構建和諧城區!钡睦砟,綠地系統規劃把生態性與文化性相融、整體性與特色性并存、共享性與層次性互動作為三條核心理念,并貫穿綠地系統規劃始終!吧鷳B設計”不再是簡單地擴大綠化面積,還表現在對建筑設施設計及材料的選擇;對洪水控制途徑及水凈化、循環利用的重新認識;對有害物的節制使用以及對節能和減少廢棄物的考慮等等。 充分發揮場地特征,有創意、科學性、可操作的方案是展示世博園區形象、突顯城市魅力的關鍵。世博園區綠地因世博會高容量與公園綠地率沖突、防洪與親水的矛盾、工業遺產與人性尺度協調等問題,使其方案設計更具挑戰性,本次世博園區綠地的各個設計方案在功能布局、游憩組織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因地制宜的處理手法和科學技術的合理運用值得我們在日后類似的項目設計中借鑒,對于未來的風景園林設計亦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夏季場地降溫技術等。 后續利用 后續綜合利用是2010上海世博會世博園區景觀規劃的重要特色。世博園區總體規劃將一軸四館和重要公園綠地等作為永久型工程,會后繼續利用;主要展區及部分公園綠地為臨時工程,會后進一步開發利用。以江南公園為例,會展期間將其作為青少年活動基地,創造一個環境與社會活動相結合的舞臺布景,是展示中國以及全世界的創造性活動的片區,表述持續發展態勢的平臺;會后則作為工業展示的場所,依托保留的大量工業構筑物,進行相關主題性展示活動。而世博園中的永久型公園綠地,也充分運用動態性設計理念,在會展期間及會后呈現不同的面貌。世博公園在世博會期間通過大量特色花卉的運用,充分展現喜慶、多變的節日氣氛,會后則通過二次植栽設計,完成部分花卉向灌木的轉換,形成穩定的生態格局。園內部分場地也會由綠地型向廣場型進行有機轉化,滿足市民休憩活動的要求。 結語 對于上海世博園區綠地景觀的規劃建造,上海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了不同領域、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專家,集思廣益,盡心盡力,站在城市生態系統發展戰略的高度。在世博園區綠化景觀規劃設計與建設操作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體現綠色世博、生態世博的理念,眾多指標達到“區域系統化”、“空間功能化”、 “配置生態化”、“運營低碳化”、“養護減量化”。
編輯:daodao712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1)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