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心地區規劃范圍圖
長株潭三市共有的綠心,要建成一個怎樣的生態公共客廳?
去年底起即面向全球重金征集的規劃方案,經過漫長的評審、修改,終于交出一份《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2010-2030年)》(以下簡稱總規)。這份由湖南城市學院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和全日新建筑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聯合編制的方案,今天提交省內外知名專家、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等相關部門評審。
根據評審會上各方提出的修改意見,設計單位將進一步對規劃進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終成果報省政府批準。
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位于三市交接處,北至長沙繞城線及瀏陽河,西至長潭高速西線,東至瀏陽柏加鎮,南至湘潭縣梅林橋鎮,規劃區面積約為522平方公里,長沙占其中的58%,株洲和湘潭分占15.75%、25.78%。
區域內丘陵與盆地交錯,田園與湖泊、青山交織,形成了良好的生態基底。省兩型辦相關負責人認為,保護好綠心良好的生態環境境,將對長株潭三市景觀美化、調節氣候、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隔離凈化等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此前三市對綠心地區的保護與發展缺乏統一規劃指導,“要避免生態綠心地區不被三市快速的城建擴張蠶食掉,必須通過高標準編制的總體規劃,為其科學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從接受評審的《總規》來看,綠心地區的功能定位為,長株潭公共生態服務客廳、城市群生活空間建設樣板、國家兩型社區建設示范區。其總體目標是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樣板、湖湘文化展示區、兩型社會創新窗口、城鄉統籌試驗平臺”,最終打造具有國際品質的都市綠心。為保護好更好的保護綠心生態環境,生態綠心地區將進行分區管理,嚴格按照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建設協調區三個空間管制要求。
在生態布局結構上,將形成一心和四帶:即以昭山森林公園和石燕湖森林公園為核心,建設湘江生態帶、瀏陽河生態帶、東西向生態屏障帶、南北向生態屏障帶。
作為城市群的生態資本,在產業發展上,生態綠心地區將構建以生態服務產業為主導,適度發展環境友好型的相關產業,重點挖掘生態旅游、體育休閑、園藝博覽、修養度假以及高新技術研發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服務性功能。同時,將建立嚴格的項目準入制度,設置產業門檻,引導低能耗,高產出、無污染的高端產業進入綠心地區,進而創造城景交融、城嵌錄中的生態格局,與周邊風景區、森林公園、旅游度假區以及沿江河等生態廊邊接,共同構建長株潭綠色生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