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中日韓園林設計競賽北林學子獲獎作品(圖)
近日,從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獲悉,在剛剛結束的中日韓大學生風景園林設計競賽中,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子一舉奪得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名,在總共五個獎項中占據三席,獲獎過半。另外兩個獎項由日本園林專業學生獲得。 中日韓大學生風景園林設計競賽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CHSLA)、日本造園學會(JILA)、韓國造景學會(KILA)聯合舉辦,本次大賽在日本橫濱市舉行,由日本造園學會具體承辦,大賽設金獎(一等獎)一名,銀獎(二等獎)兩名,銅獎(三等獎)兩名,競賽主題是對日本橫濱動物園北側山地的一個植物園進行規劃設計。 此次競賽中,由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王向榮教授、林箐副教授指導的趙晶,劉通,張晉,張洋,郁聰,畢汝濤等六位研究生完成的7 Valleys(7個山谷),充分尊重場地精神和保留自然景觀遺產,通過7條景觀山谷和五套景觀系統的相互交織,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整個方案得到了競賽評委的高度評價,除了奪得設計競賽金獎外,在隨后進行的日本市民參與投票環節中,也以高票奪得第一名,受到日本市民的一致認同和喜愛。
附:作品簡介 一等獎:7 Valleys(7個山谷) 設計人員:趙晶,劉通,張晉,張洋,郁聰,畢汝濤 指導教師:王向榮 林箐 設計地塊為日本橫濱動植物公園的植物公園,地處橫濱市七大綠心的中心位置。現狀地形以丘陵為主,涵蓋兩個山脊和三個山谷,地表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 受場地地形和周邊環境的啟發,我們將充分尊重場地精神和保留景觀遺產作為設計的出發點,通過設計7條山林谷地,豐富場地景觀,并以此開啟動、植物公園之間的能量交流。這7條山林谷地分別是:水之谷、花之谷、季相之谷、森林之谷、藝術之谷、植物能量谷和動物能量谷。每一條谷地的設計都考慮了場地現狀肌理,并體現了景觀體驗和地塊識別的唯一性。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整個公園中的植物、動物和人看作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并為之建立了維持自身運行的五套系統:植物更新系統、落葉回收系統、能量交換系統、高架交通系統和游人活動系統。植物系統方面,設計遵循了最少干預的原則,設置植物專類園,豐富植物種類;落葉回收系統方面,設計倡導市民參與維護,建立小型回收點、電瓶車回收點和大型運輸車回收點三層回收系統,以便收集動物食材;能量交換系統則是直接通過苗圃的形式,為動植物公園進行苗木補充和動物飼料補給;高架交通系統是景觀構筑物和游步道的結合,從而串聯東西兩個地塊,并疏導復雜的交通;而游人活動系統是通過活動策劃,為所有可發生活動提供場地條件。 通過7條景觀山谷和五套景觀系統的相互交織,我們的設計目標是:市民參與下的公園自我維護;公園的外向性轉變;游人和活動項目的不斷增加;景觀體驗的多元化;便捷的交通;豐富的植物種類;動植物之間形成能量交流,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二等獎:A newly sustainable and biodiversity forest park(動植物天堂,綠色后花園) 設計人員:許曉明 劉麗 王鑫 指導教師:劉志成 王向榮 李雄
作品簡介: 我們希望這個公園能夠建設成為一個可持續的、自我生長的、人和動植物和諧共處的綠色空間。在建設過程中能夠重塑、優化區域的景觀結構,并通過“ROS”(游憩機會序列)及會員積分獎勵制等一些管理和營銷方式上的創新,協調園內資源保護和市民使用的關系,并促進市民的參與,激發市民對環保、綠色和動植物的熱情和熱愛。讓公園成為橫濱市一處人和動物共有的、綠色的、和諧的“綠色起居室”,同時也是“動植物的天堂,市民的樂園”。 現狀中的“丘陵地貌”、“山體的坡度”和“植被狀況”共同決定了:地表水集中匯集到山谷,且最適宜改造的區域為山谷,因此建設的重點集中為現狀中的三條山谷,而山體盡量減少建設和干擾,只對現狀植物進行適當的調整,建設成為專類植物園。現狀中的三條山谷,分別建議在其中建設“橫濱一號地”(零干擾的自然演替區)、“水系統”和“農耕體驗區”。分別用于建設永久保護地、雨污水處理儲存系統和市民認養進行農耕的區域(歷史上這里的山谷地是稻田)。 人的進入對動植物的活動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希望建設一條完整的“空中生態廊道”,溝通三條現存的區域生態廊道(山谷),盡最大可能讓動物的遷徙等活動不受人為的干擾。此外我們還建議了一些措施來減少公共道路的穿越對于環境、人和動物的干擾。
三等獎:Division and Growing(分裂與生長) 設計人員:徐姍,丘華恩,曹凱中 指導教師:劉曉明,王向榮
設計簡述: 植物園處于動物園內,屬于橫濱綠心計劃的一部分。周邊緊鄰4個市民公園,具有良好的外部自然環境。內部植物長勢較好,但植物群落單一,與動物園及周邊缺乏聯系。 設計主要針對兩個焦點。首先關于場地本身的生物多樣性:如何營造多樣化的植被群落從而為其他生物創造良好的生境。我們采用“分裂與生長”的策略,通過可控制的干擾疊加,讓核心保護群落,緩沖帶,專類園最終達到生態平衡。 第二個焦點是如何更好的聯系周邊的設施。我們提出 “能量流動”策略。外圍公園通過創造適宜的外部小氣候生態環境,實現植物園內的生態效益最大化。同時創造了連續化的市民散步游線。動物園通過動物糞便等生物能的轉移,為植物園內植物的生長提供能量,并且通過地下行車保護了生物遷徙路線。而植物園內部則通過良好的生境保證了生物向外暢通的遷徙廊道。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