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第三屆Holcim全球可持續建筑大獎賽參賽說明
一. 大賽主題 21世紀的人類將面對怎樣的未來?這是一個跨越國家和專業界限的深刻而廣泛的命題。經過了19世紀和20世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我們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將向怎樣的方向發展? 建筑消耗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原料和能源。建筑方式深刻地影響著我們這個星球的可持續性,對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具有深遠影響。在今天的世界,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如何實現建筑與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和諧共發展,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命題。 是否能夠集中全球學術研究與設計人士的智慧,共同探討可持續建筑的問題,并使該研究項目本身也處于不中斷、可持續的狀態,在更深更廣的層面推進可持續建筑的設計與研究?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提供了這樣的契機。 為提高公眾對可持續建筑的認知,獎勵全球致力于通過建筑改善人類居住品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建筑師、規劃師與工程師以及富有創意的可持續建筑設計,總部位于瑞士的“Holcim可持續建筑基金會”于2003年起,發起舉辦了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 大賽每三年舉辦一屆,至今已經是第三屆。大賽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廣泛征集作品,并為其中的優秀作品頒發總金額高達200萬美元的獎金。 自2010年7月1日起,第三屆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已開始在全球范圍的作品征集。 “可持續建筑”是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的主題。大賽希望鼓勵全球的參賽者在建筑設計及建造的過程中,對如何實現建筑可持續性這一命題進行更廣泛深入的探索。 參賽作品規模及題材不限,從小的具體的項目,如建筑材料的創意使用,建筑技術的節能改進,建筑物的環保設計,到綜合性的城市人居生態系統的構建,乃至社會文化的可持續性研究;任何關注可持續建筑,致力于提升人類的生存和居住環境的作品均可參加大賽。 二. 關于大賽 第三屆Holcim全球可持續建筑大獎賽由區域競賽與全球決賽兩個階段構成。 第一階段區域競賽,于2010-2011年在全球五大賽區分別舉行。這五個賽區分別為歐洲賽區、北美賽區、拉美賽區、亞太賽區以及非洲中東賽區。五大賽區的獲獎作品將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各自賽區分別頒獎并獲得獎金。 第二階段全球決賽,于2012年舉行。在全球決賽階段,來自區域競賽階段五大賽區的獲獎作品將接受全球建筑領域頂尖專家評審團的審視及評估,角逐全球大獎。在全球決賽中獲勝的作品,將獲得Holcim可持續建筑全球大獎的殊榮并獲得獎金。 三. 大賽獎項 大賽設主獎項與學生獎項兩個類別。 1. 主獎項,即Holcim Awards(Holcim可持續建筑獎),面向所有建筑師、規劃師、工程師、項目所有方、施工人員和建筑公司。該獎項主要是為表彰那些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應對當代建筑和施工中的技術、環境、社會經濟和文化問題的杰出人才。參賽者需提交已達到高級設計階段的項目,但該項目不得在2010年7月1日之前開始施工(或對材料、產品和建筑技術進行商業化生產)。 2. 學生獎項,即Next Generation 新生代獎,面向所有本科最后一年及以上(含碩士和博士)的建筑、設計和工程專業的學生。該獎項的主要是為表彰在可持續建筑領域具有杰出創新精神的在校學生。參賽者所提交的作品無需達到高級設計階段,可以是概念性創意或創新設計。參賽作品可以為參賽者在校期間開展的畢業設計項目或學院研究項目或其他創意作品。 對于主獎項與學生獎項,大賽均鼓勵多種學科,如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土木工程、景觀環境設計、工業設計、材料工程、建筑技術、機械工程或其他相關領域等學科背景的參賽者。 四. 大賽獎金 第三屆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總獎金額高達200萬美元 區域競賽階段,五大賽區獎金總額分別為30萬美元。其中亞太賽區設置 (一)主獎項Holcim可持續建筑獎: 金獎1名(獎金10萬美元); 銀獎1名(獎金5萬美元); 銅獎1名(獎金2.5萬美元); 紀念獎3-6名(獎金共計7.5萬美元)。 (二)學生獎項“新生代獎”: 一等獎1名(獎金2.5萬美元); 二等獎1名(獎金1.5萬美元); 三等獎一名(獎金1萬美元)。 全球決賽階段, 大賽共設獎金總額50萬美元。 所有區域競賽階段的獲獎作品(包括主獎項與學生獎項),將自動入圍2012年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全球決賽。全球決賽階段,評審委員會將評選出 全球金獎1名(獎金20萬美元); 全球銀獎1名(獎金10萬美元); 全球銅獎1名(獎金5萬美元); 創新獎1-3名(獎金共計15萬美元)。 五. 參賽方式 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官方網站為 www.holcimawards.org 所有參賽者必須于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3月23日期間,通過大賽官方網站www.holcimawards.org 完成在線表格的提交,并上傳參賽作品詳細資料。 大賽的唯一官方語言是英文,所有國家的參賽者必須以英文提交其參賽作品。 參賽者可以個人或團隊為單位。 所有參賽者必須于作品提交截止日(2011年3月23日) 年滿18周歲(含18周歲)。 參賽者填寫在線表格時,必須注明“Main Author (主要作者)”。若以團隊名義參賽,該團隊必須選取一名組長來全權負責與大賽相關事務的聯絡。以團隊名義提交的作品,在填寫在線表格時需注明團隊成員的獎金分配比例。 更多大賽相關信息將在大賽官方網站持續發布。參賽者也可以在官方網站瀏覽到大賽歷屆獲獎作品的詳細資料。 六. 大賽日程 區域競賽階段 2010/11 2010年7月1日:大賽官方網站開始接受作品在線提交(五大賽區同步開始) 2011年3月23日:大賽官方網站作品在線 提交截止(五大賽區同步結束) 2011年6月/7月:亞太賽區評審委員會會議,評估所有參賽作品 2011年11月24-25日:亞太賽區頒獎典禮,正式宣布亞太賽區獲獎者并頒發獎金 全球決賽階段 2012 2012年3月;五大賽區獲獎作品接受全球大賽評審委員會評估 2012年5月:全球大獎頒獎典禮,正式宣布全球大獎獲獎者并頒發獎金 七. 評選標準 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與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校開展合作。瑞士聯邦理工大學(ETH)領導Holcim可持續建筑基金會的技術競爭力中心(TCC)。分別位于五個賽區的其他五所高校將主辦各自賽區的評審委員會。這五所高校分別是: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墨西哥的伊比利亞美洲大學(UIA)、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高等建筑學院(EAC)和中國的同濟大學(TJU)。此外,巴西圣保羅大學(USP) 和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Wits)也是Holcim可持續建筑基金會合作高校。 為保證評選工作的權威、公平和公正,大賽主獎項與學生獎項的參賽作品均由獨立的評審委員會進行評估。 大賽秉承“三重底線”的理念,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達到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三者之間均衡發展。基于這一理念,同時為了使可持續建筑的概念更易于理解、評價和應用,Holcim可持續建筑基金會及其合作大學界定了五項評價指標,作為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的評選標準。 這五項評選標準分別為: 1) 創新精神和可移植性: 參賽作品須體現處于可持續建筑前沿的創新性,與傳統方式相比必須有重大的飛躍。作品的創新之處具備前瞻性和未來導向性,且不論其規模大小,均可移植到其他項目或應用中。 2) 道德標準和社會平等: 參賽作品遵循最高道德準則,并且在從規劃、建設一直到對社區社會結構的長期影響等各個階段都有助于社會平等。項目應有助于實現社會的人文和諧。 3) 環境質量和資源效率: 參賽作品須體現出在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運營和維護過程)對自然資源使用和管理的高度敏感。對環境問題的長遠考量,不論是資源還是能源的流動,都應成為建筑實體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4) 經濟效益和可適應性: 參賽作品須能證明其在資源配置上的經濟性、可行性和創新性。項目的資金使用須提倡經濟節約,并符合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內的需求和限制條件。 5) 文脈呼應和美學影響:參賽作品須保證其高標準的建筑品質,展示文化和建筑的相互關系。空間和形式的表達應具有最大程度的相關性,且對其周圍環境產生持久的美學影響。 這樣的評選標準,充分體現了同時兼顧技術、經濟、環境、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的觀念。正如Holcim可持續建筑基金會為自己確定的使命:挑選并支持那些超出單純的技術解決方案之上的、集可持續建筑解決方法與出色建筑設計和高質量生活完美融合的方案……鼓勵以可持續的方式來解決與建筑及建設相關的技術、環境、社會經濟和文化問題。 欲了解該五項評選標準的詳細內容,以及體現每項標準內涵的最佳范例和獲獎作品,請訪問:www.holcimawards.org/target 八. 評審委員會 大賽邀請科學、建筑、經濟和社會領域享譽國際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對所有參賽作品進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評審。 本屆大賽亞太賽區評審委會成員包括: Ding Wowo丁沃沃 (評委會主席) - 中國,南京大學,建筑學院,院長 Olivia la O‘ Castillo - 菲律賓,聯合國秘書長水與衛生顧問委員會(UNSGAB)成員,亞太地區可持續發展方案協會(SDSAP)主席及創始人之一 Paul Hugentobler - 瑞士,Holcim公司亞太地區執行委員會委員 Momoyo Kaijima 貝島桃代 - 日本,筑波大學Momoyo Kaijima實驗室,副教授;東京Atelier Bow-Wow事務所創始人 Ashok B Lall - 印度,Ashok B Lall – Architects 創始人; 德里洲際大學,建筑學訪問學者 Valérie Portefaix - 中國香港,香港大學建筑學院,訪問學者;MAP OFFICE創始人 Hans-Rudolf Schalcher - 瑞士, 瑞士聯邦理工大學(ETH),土木環境與地學工程系,教授 Gunawan Tjahjon -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大學,建筑學系,教授, 更多亞太賽區評審委員會成員的詳細資料請參見 www.holcimawards.org/jury 九. 歷屆大賽中國獲獎者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是全球建筑業最活躍的國家,來自中國的專業人員踴躍參加了歷屆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并取了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2005/2006第一屆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亞太賽區的評選中,來自中國的參賽者獲得了亞太賽區金獎以及兩項紀念獎、兩項鼓勵獎(即新生代獎)的優異成績,占亞太賽區總獎項的三分之一強。其中: 同濟大學建筑系常青教授設計的“杭州來氏聚落再生設計”獲得亞太賽區金獎; 王澍設計的“寧波的五座房子”;張宏儒和劉超等設計的“上海建筑科學研究院(SRIBS)低能耗連體住宅”獲得亞太賽區紀念獎; 李志剛等設計的“中國富陽東州谷倉式社區概念計劃”和西南交通大學王蔚老師和學生沈永德、王彥宇設計的“成都2+2+1住宅”獲得亞太賽區鼓勵獎(新生代獎)。 在2008/2009第二屆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亞太賽區的評選中,中國參賽者同樣表現突出。 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張悅教授與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順義分局、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聯合設計的“北京鄉村社區的可持續規劃與設計”獲得亞太地區金獎及全球銅獎。 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授李凱生設計的“豐都鬼城重整修建規劃”獲得亞太賽區紀念獎; 臺灣省逢甲大學建筑系張文婷設計的“蘇州河之心”獲得亞太賽區新生代一等獎。 欲了解更多中國獲獎者的獲獎作品詳細資料,請訪問:www.holcimawards.org 十. 參賽咨詢 Holcim可持續建筑基金會是一家由Holcim 有限公司及其在全球70多個國家的集團公司提供支持,但獨立于其商業利益的機構。Holcim是世界領先的水泥和集料供應商之一,并提供包括預拌混凝土和瀝青在內的相關建筑服務。2009年,Holcim集團連續第七次榮登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榜。 本次大賽在中國的相關事宜由華新水泥與豪瑞管理顧問(中國)有限公司榮譽協辦。 競賽相關事宜咨詢,請聯絡: 1. Holcim可持續建筑基金會 Dominik Baumann,媒體經理 電話:+41 58 858 8292, 手機:+41 76 347 7901, Email:info@holcimfoundation.org 或helpdesk@holcimawards.org 2. 豪瑞管理顧問(中國)有限公司 陳希 女士,中國地區聯絡人 電話: +86 10 5925 8032 Email:holcimawards@sina.cn
編輯:daodao712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