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濟南、青島將成為山東半島城市群雙中心
![]() 山東省城鎮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城鎮體系空間結構規劃圖 11月2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鄉規劃處發出了關于征求《山東省“十二五”城鎮體系建設規劃》意見和建議的通知,就目前已經完成的未來五年山東城鎮體系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向各市規劃局征求意見和建議。按照這個規劃,山東省將做大做強青島、濟南,盡快強化濟南和青島兩大中心城市,發揮它們作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組織調度省內各城市運行的中心作用。 城市發展 做大做強濟南和青島 規劃提出,要做大做強青島、濟南。盡快強化濟南和青島兩大中心城市,發揮它們作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組織調度省內各城市運行的中心作用。 首先,做大城市規模。兩大城市要加快城市空間拓展和內城更新步伐,提高人口承載能力。城市空間擴張統籌考慮中心城區與通勤圈范圍內的城鎮,通過行政區劃調整和其他一體化協調機制的建立,拉開城市框架、疏解舊城,形成多中心大都市。 其次,提升城市功能。加快青島國際城市建設步伐,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努力建設區域性貿易中心、東北亞航運中心、高技術產業中心、旅游中心,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龍頭、黃渤海地區國際性城市。濟南則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優勢,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和人才密集的有利條件,努力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 培育7個人口百萬以上“大號”城市 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我省爭取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5%左右,年均轉移農村人口150萬人,城鎮總人口5300萬左右。同時培育七個人口百萬以上城市,濟南、青島等七城市總人口規模將達到1300萬。 未來五年,我省108個設市城市和縣城中,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7個,為濟南、青島、濰坊、淄博、臨沂、煙臺、棗莊。50萬到100萬的城市達到21個,20萬到50萬的中等城市達到30個,20萬以下的小城市50個,鎮區人口3萬以上的小城鎮120個。 大中小城市形成四級城鎮體系 未來五年,我省規劃推進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組織形成四級城鎮體系。根據城鎮服務范圍和規模等級,按照四個層次組織全省城鎮體系。 四個層次即省域中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它們分別是全省城鎮體系結構中的重要節點。省域中心城市包括濟南、青島兩個副省級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包括其他設區城市,中小城市主要是縣(市)域中心城市,小城鎮包括各建制鎮。 空間框架 構建“一群一圈一區一帶”格局 按照新形成的“十二五”城鎮體系規劃,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引導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空間框架,構建“一群一圈一區一帶”的總體格局。 “一群”是以青島為龍頭、青島和濟南為雙中心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是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全省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發展的核心區、我國東部重要的經濟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要利用先發優勢,依托對外聯系的地緣優勢和基礎設施優勢,參與全球大分工,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一圈”是以濟南為中心的濟南都市圈,是我省東部地區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快全省城鎮化進程的前沿,同時也是東部地區拓展對外聯系的重要平臺,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引導東中西部地區城市的全面對接。 “一區”是以東營、濱州為中心,依托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開發建設,利用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其培植成為環渤海經濟圈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城鎮發展區。 “一帶”是以日照為對外開放平臺,以臨沂、濟寧為中心,依托人口和資源環境優勢,加快亞歐大陸橋北線地位的鞏固和綜合開發,壯大魯南經濟帶,形成沿海與內陸互動的發展格局,構筑歐亞大陸橋東部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城鎮帶。 構筑“三橫三縱”城鎮發展軸線 在新的五年城鎮體系規劃中,我省更加注重各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規劃了“三橫三縱”的城鎮發展軸線。 “三橫”包括德州—濱州—東營—濰北—煙臺—威海北部橫向發展軸、聊城—膠濟沿線中部橫向發展軸、日菏沿線南部橫向發展軸。 北部橫向發展軸順應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進入國家戰略的部署,依托德州、濱州、東營、煙臺和威海五大中心城市,以德大鐵路、大萊龍鐵路、龍煙鐵路和黃大鐵路等為交通大動脈,培育成為接軌京津冀、帶動全省北部經濟隆起的城鎮集聚軸線。中部橫向發展軸以省內最為發達的膠濟鐵路沿線為主體,向西延伸到聊城。南部橫向發展軸依托日菏鐵路、向西通過蘭考在鄭州連接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建設歐亞大陸橋在淮海經濟區的北部通道,通過加強與蘇北地區合理的競爭合作,打造魯南經濟隆起帶。 “三縱”包括沿海軸線、京滬軸線和京九軸線 沿海軸線依托沿膠新—藍煙鐵路、青煙威城際鐵路等交通干線,連通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重點城市,協調機場、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對外參與東北亞地區競爭合作,同時圍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集中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建成山東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京滬軸線依托京滬鐵路和京滬高速鐵路,將山東與華北和華東兩大經濟區聯系在一起,連通濟南、泰安、濟寧、棗莊、德州、滕州等重點城市。京九軸線依托京九鐵路山東段,連通聊城和菏澤,結合新興能源基地建設,加強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帶動西部地區快速發展。 打造東西南北中五大城鎮組群 在未來五年的城鎮體系規劃中,我省擬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打造五大城鎮組群。 五大城鎮組群包括位于我省東北方向的煙威城鎮組群、位于東部的青濰日城鎮組群、位于南部的濟寧城鎮組群、位于中部的濟淄泰萊城鎮組群,還有位于北部的東濱城鎮組群。在未來的發展中,五大城鎮組群既相互抱團發展,又能相互呼應,協調發展,推動我省城鎮體系建設穩固有序發展。 民生保障 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2m2 在規劃中,我省對于居民住房等大家關注的問題也給出了目標。其中包括優化城鎮住房供給,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2平方米。加快城鎮社會保障全覆蓋,到2015年超過90%。 在城鎮環境方面,到2015年,濟南、青島要實現城市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省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要達到90%以上。推進城市集中供熱普及,到2015年普及率超過46%。抓緊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加快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實現“一縣一場”,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加大機動車尾氣、建筑揚塵和噪聲等綜合整治力度,到2015年全省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超過300天。 進城農民工獲縣以上榮譽可落戶 我省規劃提出,未來五年將破除人口流動障礙,在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基礎上,全面放開縣域內戶口遷移政策,降低農民進城門檻,以合法固定住所為基本落戶條件,鼓勵農村勞動力就近有序轉移。 我省提出,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制定購房落戶政策。落實優秀農民工落戶政策,進城農民工獲縣級以上榮譽稱號或高級職稱的,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申請落戶。加快住房、就業、社會保障、教育、征兵、退伍安置、優撫、計劃生育等與戶籍管理相關的配套制度改革,讓進城務工人員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進城農民戶口轉到城鎮后,3至5年內在計劃生育、宅基地等方面仍按農村戶口享受有關優惠政策。 公益性用地要提高補償標準 按照規劃,我省在未來五年將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探索節約集約用地的新型城鎮化模式。我省提出,公益性用地要提高補償標準,合理調整土地增值收益在國家和農民間的分配關系,為失地農民提供能夠參加住房、就業、醫療、養老保險等的費用,切實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 經營性土地要利用市場機制,開展集體用地交易試點,由市場決定土地價格。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定居規模相掛鉤、新增城市建設用地指標與當地土地開發和整理數量相掛鉤的機制。
編輯:daodao712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