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鹽堿地綠化形成“泰達模式”
?。保啡丈衔纾佧}堿地綠化暨風景園林戰略發展研討會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來自北京、山東、河南、江蘇等地相關單位領導以及國內外園林綠化專家齊聚一堂,圍繞鹽灘綠化這一主題共同交流探討重鹽堿地園林綠化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天津市濱海新區環境保護和市容管理局,天津市園林學會聯合主辦,天津泰達園林建設有限公司承辦。會議由天津泰達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培軍主持。
天津市濱海新區環境保護和市容管理局局長苗加興介紹說,從2010年以來,新區每年投入綠化建設資金達30億元,在鹽堿荒地上通過抬土淋鹽、改土治堿、外購客土、選種耐鹽堿苗木等手段新建綠地面積達2450萬平方米,新建和改造了塘沽河濱公園、中心商務區藍鯨島公園等一大批公園綠地。
“關于園林綠化工作,天津沒有‘老本’可吃,‘三綠’指標同全國排行前列的省市存在一定差距。”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天津市園林學會理事長郭喜東指出,“自2008年天津開始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以來,之前園林綠化這一城市發展難題逐漸成為市容市貌的亮點,并著力打造出具有天津城市特色的‘津味園林’。”
天津泰達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清說,天津開發區創造了兩個奇跡,一個是眾所周知的經濟奇跡,一個就是鹽堿地綠化這一生態奇跡。泰達園林人懷揣著將“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一堅定的信念,通過二十多年的不斷努力鉆研建立起了一套從工程到養管的技術體系,也形成了可復制、能推廣的“泰達模式”。
此外,張清坦言,開發區的綠化是一個“孤島”,之所以能夠進行綠化建設,完全是靠技術和經濟的雙重作用,創建了一個植物生長的小環境。經過20年的水鹽動態監測表明,這個“孤島”仍然時刻面臨著地下咸水的侵擾。所以,與開發區同步創業的泰達園林人在見證了新區綠色奇跡的同時,仍需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種好“梧桐樹”,留住“金鳳凰”。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鹽堿地綠化關鍵技術和方法
在鹽堿地上進行綠化施工,由于土壤鹽類含量過高,土壤通透性差,土溫上升慢,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差,養分釋放慢,滲透系數低,使土壤堅硬、板結,影響根系吸收養分、水分及根系的呼吸作用,最終導致苗木生長不良、黃化病及爛根,甚至死亡。【詳細】
天津:臨海鹽堿地治理及生態示范園實現“以綠養綠”
一排排挺拔的喬木排列整齊,喬木下面,柴雞在散步覓食,各類草藥牧草隨風搖曳,亦林亦農的景象充滿了生機盎然的田園風情,這里就是位于臨港經濟區的天津臨海鹽堿地治理及生態建設示范園。【詳細】
天津港改造自身土源增加綠化獲成功
日前,天津港北港路苗圃擴建工程通過了驗收,據統計,擴建工程中種植的苗木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這標志著天津港通過改造吹填土、鹽堿土等自身土源替代客土回填增加綠化面積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成功。【詳細】
山東東營破解鹽堿地綠化難題
在實踐中,東營探索出了條臺田、盲管、豎井、暗管、條田風車等六種鹽堿地改良造林模式,引進、選育出了東檉一和二號、園蠟一和二號、“冬紅”歐洲白蠟、J172柳、耐鹽堿楊、杜梨、金銀花、沙柳等160多個耐鹽優良品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