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以人為本規劃建設提升城市整體美
石楠,1961年5月出生,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博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現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城市規劃》雜志執行主編、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城市規劃執業資格管理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專家觀點
●即使在歐美國家的街道等城市空間,20多年前比高樓比外在形象,如今思考得更多的是建筑如何才更實用,更低碳,更好地結合本地的氣候,結合本地的文化,能讓人更舒適。
●最美街道不只是形象美,更重要的是內在美、氣質美。要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最美街道也不是一種奢華美,而是一種樸實的,一種適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審美。
●應當把海選最美街道長期辦下去,通過引導公眾更廣泛地參與,使以人為本規劃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以提升重慶城市整體美。
“開展海選最美街道活動,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26日下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石楠這樣開始自己的演講。
這個想法,在他心中已深藏數日。在10天前,本報記者就出席本次論壇與石楠溝通,當了解到論壇緣起于海選最美街道時,他表現了強烈興趣和認同。
“轉型期城市公共空間規劃的思考”這一演講主題,是石楠由街道延伸出來的對城市規劃建設的深度思考,大量的案例及精彩的解讀,讓專業的城市規劃通俗易懂。50分鐘的演講結束,現場響起經久掌聲。
只分享不維護后果很嚴重
自上世紀80年代學習規劃專業起,有一個故事就一直警示著石楠。這個故事來源于1968年美國學者哈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名為《公地的悲劇》。
“這是一個十分經典的案例。”石楠打開PPT說,有一片草原,長得非常好。然后向所有人開放,于是,所有的牧民都來放牧,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個草原,可很快問題來了,“所有人都喂肥了自己的羊,但是并沒有多少人為這片草原投入,共同擁有卻沒有共同擔當責任。”
很快,草原變成了沙漠。“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羊群最大、最肥,但牧場消亡了,羊群找不到食草了。”石楠說,公共的資源就像一個牧場,如果我們只是追求個人自身利益最大, 最后都會走向滅亡。
石楠說,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間,就是一個公地的概念,如果每個人都只愿意享受而不愿意付出,街道就會雜亂無章,毫無美感可言。“所以,公共空間需要每一個人共同維護共同投入,而不僅僅是共同享用。”他說。“海選最美街道”這樣的活動,恰好可以增加每個人對公共空間的關注度和投入度。
規劃建設不經意掉入陷阱
幾年過去了,石楠至今沒有忘記曾在北京參加的一個招待晚宴。當時來了一位英國副首相,進門后問了幾個問題:“今天在座的各位,哪位騎自行車來的?”有幾位舉了手。
“有幾位是坐地鐵來的?”又有幾位舉手。
“那么有幾位是開車來的?”大多數手舉了起來。
石楠說,副首相說很遺憾,在他過去當駐華大使時,中國是個自行車王國。如今自行車這個最低碳、最環保、最有利于健康、靈活性最強的交通工具,就快被廢了。“我們的自行車道全成了機動車道,我們少有的自行車又全上了人行道。”
“這個事情說明什么呢?我們的不少街道已經變味了。”石楠在PPT上展示了一張擁堵的街道照片。“這就是我們不少城市的街道,已被汽車充斥。街道是干什么的,很多政府和專家都忽視了。”他說。
石楠認為,街道是解決交通的,“什么叫交通,交通是人和貨物的移動;什么叫汽車,汽車是貨物和人的載體。但我們的規劃建設不經意陷入一個陷阱,修很多路是解決交通工具的問題,而不是解決交通的問題,不是為解決人和貨物的流動。”
“事實上,這只是城市規劃建設中的一個縮影。”石楠說,當前,由于忽視了規劃的本質,造成的結果是不少公共活動空間被侵蝕,市民并不滿意,希望得到改善。
“迪拜模式”不適合重慶
迪拜一直是不少城市追逐的對象和夢寐以求的目標,甚至在中國一度出現了爭相學習迪拜的熱潮。“因為迪拜有很多世界第一,帆船酒店、世界最高的塔……讓人眼花繚亂。”石楠說。
但他在訪問迪拜時,卻得到了不一樣的答案。“他們的高層告訴我,雖然經濟發達了,形象很有沖擊力,但失去了民族的認同感,失去了本土文化的認同。”石楠說,如果盲目學習迪拜,將是一個巨大的失誤。
遺憾的是,一些城市的規劃建設,仍不同程度地出現迪拜熱,僅僅滿足華而不實的外表。“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城市在比什么呢,比摩天樓到多少層了,你到50層,我要到80層。你300多米,我600多米,都希望世界第一。”
“假如我們重慶也走到這一步,那就是歷史的悲劇,所以迪拜模式既不適合重慶也不適合中國。”石楠說,即使在歐美國家的街道等城市空間,比高樓比外在形象也只是在20多年前,如今思考得更多的是建筑如何才更實用、更低碳、更好結合本地的氣候、體現本地的文化特色,能讓人更舒適。
石楠說,純粹對形象的追求,已經是一種過時的理念,“在重慶,我看到很多地方十分注重對內涵的挖掘,我認為這個方向應該堅持下去。”
規劃方向
最美街道不能僅是形象美
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建設如何才算科學?石楠的答案是:第一,要有提供給市民活動的場所;第二,它是一張城市名片,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必須有標識性;第三,它是城市結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承擔了交通等樞紐功能。
“打造最美街道,不應僅僅把它當成體現外表形象的空殼。”石楠說,最美街道不只是形象美,更重要的是內在美、氣質美。要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最美街道也不是一種奢華美,而是一種樸實的,更加適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審美;也不能僅僅是一種個體的美,更重要的是一種整體的美。
去年來,石楠多次到重慶調研。他表示很喜歡重慶,因為重慶的街道和廣場有故事有歷史,“包括你們去年評出的中山四路等最美街道,都注重了街道的歷史和厚重感。”
“同時,建設最美街道必須以人為本。”石楠說,核心在于尊重民意,把老百姓的訴求放在第一位,“這一點經常都會被很多領導或規劃建設部門忽視,只把市民看做街道等城市空間使用的對象,而不是真正的主人。”
石楠表示,公共空間就是讓老百姓使用和享受的;看,只是最低級的功能,如要解決交通問題,就要突出可達性,突出服務的功能。以人為本,就要求規劃時有一個人性化的尺度,讓市民在街道上、在社區里感覺到自豪而不是渺小。我們太多建筑,讓人感覺自己很渺小,建筑很偉大。”石楠說,如果讓人感覺自己很渺小,就錯了。建筑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人為形象服務,“所以規劃設計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石楠建議,應當把海選最美街道長期辦下去,通過引導公眾更廣泛地參與,使以人為本規劃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以提升重慶城市整體美。
海選意義
海選能為五個重慶建設
提供好的目標
石楠認為,海選最美街道活動,對全國解決當前城市規劃建設中的一系列問題,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城市規劃從來就不只是政府的工作,靠一個地方長官或一個主管部門是做不好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全體市民積極參與。”石楠表示,海選的價值和意義不在于哪條街道上榜,在于發動了群眾參與城市規劃建設。
“通過這個活動,讓全體重慶市民來關心重慶的規劃、建設、發展。”石楠說,一定要將城市的規劃建設決定權,真正還給城市的主人,還給全體市民。
這一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改變我國城市規劃缺乏公共參與的尷尬,可以喚起市民參與城市規劃建設的意識。“公眾的參與,對城市的科學規劃,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石楠說。
同時,石楠認為,舉辦海選重慶最美街道活動,能讓市民更加熱愛自己的城市和街道,有更強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我了解到,不少街道的居民自發組織拉票,這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
石楠說,評選最美街道還能增強重慶市民的自信心,“我們不僅在重慶是最美的,還可用全國視野,甚至全球視野來審視,我們有哪些街道或哪些小區,具有全國水平甚至國際水平。”
“我們的海選活動還能為‘五個重慶’建設提供好的目標,使重慶真正成為一個最適宜人居的國家中心城市。”石楠表示。
問題診斷
公眾參與機制沒建立
為什么會有公地的悲劇?公共空間的規劃建設為什么總被利益左右?石楠認為,目前的城市規劃暗藏三大癥結。
第一,法律環境不完善。“我們有很多的法律,但沒有一部對城市公共空間進行設定。在任何一部法律里,如何給市民提供方便的、高質量的公共活動空間,也找不到明確的表達。”石楠說,因為法律缺位,城市公共空間已成為被利益群體魚肉的對象。
他舉了一個案例:在我國一旅游城市的海濱浴場上,原來供市民休閑的音樂廣場邊蓋了幾棟樓。附近的300多個老百姓聯名給政府上書,并到法院打官司,但最終敗訴了,“為什么?因為法律沒有規定,沒有依據。”
“第二,管理體制有問題。”石楠表示,很多部門都涉及到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很多部門都來做,好事啊,但是職責不清,還可能會因為部門利益互不買賬,相互扯皮。”
他說,如某城市建設一換乘樞紐,因為鐵路、公交、軌道交通等分屬于不同部門,就沒有很好地解決換乘的便利性。因為部門的割據,造成公共建設不能相互協調,甚至是部門利益侵占了公共利益,“或者說有些地方政府放棄了公共利益的責任,選擇了部門的利益。”
第三,在中國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中,公眾參與的機制還沒建立起來。“這樣,城市的規劃建設就好像只是政府和規劃師的事,老百姓的利益訴求不能得到滿足。”石楠認為,規劃工作不僅僅是畫兩張圖,而是一種利益分配的手段。沒有公眾的參與,規劃指標稍微調一調,開發商的利潤就有很大的增加,老百姓的利潤就會受到損害。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防治石楠白粉病高發期
紅葉石楠、欏木石楠是薔薇科石楠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其葉色鮮艷奪目,觀賞性極佳,是不可多得的觀葉樹種。其抗性強,現階段雖然還沒有發現毀滅性病蟲害,但是近年來,經過觀察,其常常會發生一種比較嚴重的病害【詳細】
石楠:北京不再強調經濟中心 將成宜居城市
剛剛過去的北京“兩會”上,北京的城市定位于“國家首都、文化中心、宜居城市”,而不再有經濟中心的功能。【詳細】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解讀西部規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針對我國各區域之間差距和城鄉之間差距加大的趨勢,政府非常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問題,特別是針對中西部貧困地區出臺了大量的扶持政策,如西部大開發政策以及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的政策等。【詳細】
石楠:以人為本規劃建設提升城市整體美
石楠:以人為本規劃建設提升城市整體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