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知青博物館:一代人的青春紀念冊
自上世紀50年代起,全國1740萬城市青年參與了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運動。他們戰天斗地、無私奉獻,在農村傳播了先進文化和城市文明,用火熱的青春書寫了一部知青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的壯麗史詩。
為了那段不該忘卻的記憶,黑河建起了全國首座知青博物館。在那里,知青們走過的足跡一一浮現眼前——
(一)
知青博物館位于愛輝區愛輝古城歷史文化旅游區內,占地面積10.5公頃,展覽面積6400平方米,館藏文物33000件、史料5000余冊、油畫300余幅。該館于2006年8月1日開工建設,2009年8月11日竣工,是國內唯一以全國知青為主題的大型展館。
知青博物館以中國知青史為主題,全面反映知識青年為開發邊疆、建設邊疆做出的偉大貢獻,展現廣大知青在改革開放中爭當中堅、為第二故鄉做新貢獻的風采,為弘揚北大荒知青精神,研究知青歷史和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步入寬敞明亮的一展廳,以“知識青年在黑龍江”為主題,全面敘述了自1955年全國第一批知青“北京莊”開墾北大荒以來,185萬知青數十年的奮斗史。展覽的主要特點是以真人、真事講故事,分為共赴北大荒、閃光的青春、浴火鳳凰、難忘的記憶、改革開放的中堅和兩地情六部分,內容翔實,真實感人。二展廳以“中國知青歷史縱覽”為主題,敘述了全國各地城市青年投身上山下鄉運動的歷史,展現他們在紅土地、黃土地、黑土地、大草原、大戈壁,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崢嶸歲月。三展廳是以“青春敘事”為主題的油畫廳,展出當代著名知青畫家陳逸飛、陳丹青、徐純中、沈嘉蔚等創作的230幅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為主題的專題畫展。他們以自己下鄉的親身經歷,飽含激情進行再創作,多角度再現了知青的創業歷程。
全館展出的內容充分體現了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歷史背景,他們為祖國和人民做出的歷史貢獻,知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英雄人物。
知青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已接待游客25萬人次。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在黑河參觀知青館后感慨地說:“這個館展現了知青一代人的風采,對弘揚知青精神、北大荒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董宏參觀知青館后評價:“知識青年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知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高地,知青歷史是黑土地心中永遠不滅的燈塔。”
(二)
黑河地處邊疆,當年農墾和地方共接收了23萬來自京、津、滬、哈、浙等地的知識青年,成為全省上山下鄉知青最多的地區之一。為了再現這一歷史,黑河市把建設知青博物館作為繁榮文化產業的重點加以推進。和省內佳木斯、農墾總局知青相對集中的地方比,黑河并不占有優勢。但黑河卻最早拿出籌建知青館的項目規劃,并得到省相關部門的批準。為了確定展覽內容,建設者聘請省內外歷史專家,遍訪各地知青,一年內幾十易其稿,最終得到中宣部的批準。文物是博物館的要素,幾年來,知青館籌建處在京、津、滬、哈等地相繼成立了工作站,幾百名老知青義務為建館收集文物和資料。知識青年的好榜樣金訓華,至今他母親還保存著一件他小時候穿的毛背心,是他們多次登門,老媽媽才把它捐出來。全國知青代表邢燕子把她和董加耕受到毛主席接見的珍貴照片捐給知青館,很多知青把珍藏多年的手抄本、老照片、往來書信等捐出,這些實物大多算不上文物,但卻是一個時代的象征。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文化產業園的未來之路研討會暨新聞發布會順利召開
本次活動,希望以“印象濟南.泉世界”項目為切入口,研討文化產業園的開發及未來發展等切實問題,以實際項目為本探討新城建設,從文化產業園的角度解讀城市化進程。【詳細】
生態文明視域中文化產業發展問題解析
從生態文明建構來看,我國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文化國際貿易存在污染轉移、不當開發透支資源成本、異化消費、文化多樣性缺乏;在內部結構上,一些文化產業遠未形成較完善的生態鏈。【詳細】
評論:阿房宮事件西安做錯了什么
在中國,通常來說,由政府引起的輿論事件跟現實世界是兩條線——往往熱點甫成,“輿論場”上物議鼎沸,來自四面八方的口誅筆伐淹沒了所有報紙、網站頭條,大有動搖星河之勢;但現實中,久歷考驗的地方政府早塑就一身定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