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植物園等對番荔枝科花粉研究獲新發現
花粉是植物系統發育中較保守的器官之一,花粉的變異程度往往標志著該類群的進化水平,是系統發育研究中最有價值的證據。番荔枝科是木蘭目較原始的類群,在屬間或屬內都具有高度的多樣性,其中花粉形態的多樣性最為豐富,比任何其它科顯示出更多的變異,處于被子植物花粉演化途徑中十分關鍵的位置。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徐鳳霞博士與愛丁堡皇家植物園Louis P. Ronse de Craene博士合作研究了該科的新鮮花粉形態與結構,獲得了對該科花粉形態較完整的認識,澄清了該科關于基層的概念,分析了對外壁內層不同認識的原因,并與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相結合,揭示花粉形態特征的系統分類學意義。
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Volume 299, Issue 1, January 2013)上。
花粉的形狀和外壁紋飾
花粉壁的結構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雨后華南植物園珍貴的老照片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是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創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后為華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現有正式員工323人,流動人員148【詳細】
華南植物園植物種質資源研究平臺落成
1月5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新實驗樓前舉行了慶祝【詳細】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開展極危植物水松研究
日前,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極度瀕危植物水松綜合保護項目獲得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資助立項。該項目由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瑞江負責,將聯合越南與老撾共同保護該物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