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正式發布
從環城時代到環湖時代,從以老城區為中心的“風扇型”城市布局,到“141”城市組團,再到“1331”市域空間戰略……增肥后的合肥每一次華麗轉身都“艷驚四座”。昨天上午,這個被市民親切稱為“大合肥”規劃的《合肥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及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與旅游發展規劃》正式對外公布。
為了給合肥未來的發展制定一個合理的“生長計劃”,去年5月,該市從來自全球的多個方案中選出5個入圍方案,公示并征求市民和專家意見,最后整合為目前的“大合肥規劃”。
據介紹,大合肥“1331”的空間格局是“141”格局的一種自然延伸。其中,第一個“1”是對原“141”格局的概括,包括1個老城區、1個 “濱湖新區”和4個城市組團;而第一個“3”延伸出“巢湖、廬江和長豐”3個城市副中心;第二個“3”則為“新橋臨空產業基地、廬南重化工基地和巢北產業基地”3個產業新城;最后一個“1”為環巢湖示范區。按照規劃,未來的合肥將被打造成長三角地區繼滬寧杭之后的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其城市人口將達到千萬以上。(蔡桂林武家林姜志遠)
解讀大合肥“1331”
“雙心兩扇兩翼”格局
打破過去單中心城市結構,形成兩個城市中心,一個是位于老城區的“老城中心”,一個是位于濱湖新區的“新城中心”,兩者服務功能不同。 “兩扇”則位于合肥的西北方和東南方,通過保護生態,發展現代服務業;“兩翼”則位于合肥的東北和西南部,提升產業檔次,通過空間重構解決工業圍城。
“副中心城區”
巢湖定位為:現代產業發展高地,全國著名的旅游休閑度假勝地、生態之城。廬江定位為:合肥南部重要副中心城市,新興現代產業基地,區域商貿中心。長豐定位為:市域北部發展極,合肥經濟圈重要樞紐城市,對接淮南的綜合產業基地。
“產業新城”
“合巢產業新城”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清潔型先進制造業等。“廬南產業新城”定位為以循環重化、采礦冶金為主的產業新城。“空港產業新城”則定位為創新發展的臨空生態科技產業基地。
“環巢湖”生態天堂
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旅游發展為特色,保護環巢湖自然生態網絡。按照“兩帶四區”來發展,“兩帶”分別是:北岸民俗文化景觀帶和南岸畫里鄉村休閑帶;“四區”分別是:濱湖休閑旅游區、巢湖半島國際慢城、巢湖綜合旅游區和三河百塘樂活天堂。
九大規劃為“大合肥”藍圖上色
隨著“1331”合肥空間戰略規劃的正式發布,大合肥未來城市空間的架構已經形成,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重要的專項規劃也展開編制,這些規劃中有涉及市民出行的綜合交通規劃,也有影響未來合肥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圈規劃。昨天,記者從合肥市規劃局獲悉,目前9大專項規劃已經全部啟動編制,多數規劃將在下個月形成初稿。
關鍵詞:合肥經濟圈
隨著區劃調整、定遠加盟,原有的合肥經濟圈范圍也發生了變化,相關規劃也需要同步修編。
《合肥經濟圈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是在《合肥經濟圈城鎮體系(2008-2020》規劃基礎上進行修編。協調蕪馬城鎮群、皖北城鎮群規劃,進一步明確區域城鄉統籌發展的總體要求;制定資源利用與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要求和措施,提出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明確與城鄉空間布局相協調的區域綜合交通體系等。
項目進度:
4月27日完成招標談判程序
7月底完成方案送審稿
關鍵詞:生態體系
城市在哪,生態保護就在哪,隨著大合肥新藍圖的繪制,未來造就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保型城市也顯得尤為重要。
《合肥“1331”生態體系控制規劃》將劃定城市生態控制分區,保障城鄉生態系統安全,引導城鄉科學發展,推進城鄉和諧有序建設,構建美好合肥的生態空間體系。
項目進度:
5月27日完成招標程序
7月上旬完成規劃初稿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藝術介入城市空間需優先提升審美水準
近年來,雕塑以藝術展、藝術節和主題公園的形式介入公共環境,并從一線城市逐漸過渡到二、三線城市,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現象。早期的城市雕塑對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自20世紀80【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