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規劃3.0版“探秘”:跳出北京規劃北京
北京市應擺脫“單中心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跳出北京規劃北京,在河北境內打造“反磁力中心”,構建“多中心組團式”城市新區,才能增強輻射力和帶動力
有關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綢繆、動議和規劃,歷時已久,而其成為近期中國區域發展中的一個熱點話題,是緣于中央最高決策層的垂注和親自擘劃。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要求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 此后,京津冀一體化規劃編制的步伐陡然加快。被視為京津冀區域規劃3.0版的首都經濟圈一體化規劃已呼之欲出。
日前,記者圍繞這一主題專訪了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肖金成。
在專訪中,他詳解了首都經濟圈一體化規劃編制的來龍去脈、臺前幕后,并闡述了他對于這個規劃的長期思考和建議。
化解北京“霧霾危機”和“大城市病”已迫在眉睫
記者: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已歷時多年而蹭蹬不前,2014年以來,突獲中央高層高度關注,最直接的動因何在?
肖金成:最明顯的動因是由于大范圍霧霾的出現。實際上,北京霧霾的形成,和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不合理有很大關系,和北京市城市規模過大、機動車過多、空間布局不合理也有密切關系。
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北京市的城市規模還會繼續擴大,“大餅”將越攤越大;京津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河北和京津兩市發展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谶@些情況,最高層出面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力度也是空前的。
記者:就是說,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首要的目標和任務是療治北京日益嚴重的“大城市病”?
肖金成:應該是的。北京以舊城為核心向外拓展已持續了半個多世紀。1990年代以來,伴隨著推土機朝著故宮方向加速掘進,北京的城市功能不斷聚集于城市中心,大量城市居民轉移至郊區,城市的擴張呈現“單中心+環線”的蔓延趨勢,這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攤大餅”。
目前北京大城市發展所帶來的人口、交通、就業和環保壓力之重,已經影響到居民生活和生態環境。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北京通州區將與河北廊坊北三縣整合規劃
根據首都之窗消息,目前通州區總體規劃法定審查程序已經完成,待修改完善公示后,將以市政府的名義批復。此外,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表示,2018年已會同河北省城鄉住房建設廳,組織編制《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詳細】
天津:建設創新型城市 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2019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將持續用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列為201【詳細】
雄安新區成為新型智慧城市標致
站在2019年的門檻,在對2018年意猶未盡的回味中,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邊緣計算、量子計算等技術浪潮的催生下,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多個場景中都已切身感受黑科技變革的力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