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深化鄉村規劃建設制度改革
農房建設想咋建就咋建,在廣西,這樣“任性”的行為正逐步被規范。近日,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獲悉,隨著廣西鄉村規劃建設制度改革的深入,農村建房無序的局面和鄉村“有新村無新貌”的狀況正在逐步改善,八桂鄉村正變得越來越宜居。
從2013年開始,廣西積極探索鄉村規劃建設制度改革,創新鄉村規劃管理的體制機制,為越來越多的鄉村編制了規劃,并讓村民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到鄉村規劃中,同時通過建立村規民約、宣傳引導、簡化審批流程、推行獎勵機制等措施,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建房也需要遵守鄉村規劃、執行規劃,并非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
為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讓村民也享有鄉村規劃“話語權”,廣西創新決策機制,探索建立政府與農民對話的協調機制,形成由鄉鎮人民政府、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民代表會議、鄉村規劃建設理事會或鄉村規劃建設協管員等共同協商、共同管理村屯事務的工作機制,在試點村開展“村屯規劃我作主”活動,推行鄉村規劃師掛點制度等。
目前全區93%的村屯建立了鄉村理事會,制定了村規民約。讓村民參與到鄉村規劃編制與實施中來,既創新了鄉村規劃編制理念,避免了照搬城市規劃的做法,同時又使得規劃更加簡潔、易懂,更能體現村民的意愿,更符合鄉村實際、更具可操作性。
鄉村規劃編制出來,如何確保藍圖能夠成為現實?廣西探索通過激勵機制,鼓勵引導農民按照規劃要求建房,破解鄉村農房無序建設的難題。據南寧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有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以來,南寧市拿出1.97億元作為獎勵引導資金,引導村民按規劃按鄉土特色要求建設住房,根據面積不同,每戶給予2萬至4萬元的財政獎補。目前南寧市已有8067戶農戶采用了政府推薦戶型。除了依靠獎勵,廣西一些地方還通過探索利用荒山、荒坡地,在做好村莊規劃的基礎上,試行先期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引導農民依山就勢建房,避免擠占基本農田建房的違法行為發生。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北京鄉村規劃:部分村莊只見規劃不見“師”
美麗鄉村,規劃先行。編制規劃是今年本市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頭戲。按部署要求,年底前,需完成全市1107個美麗鄉村的規劃編制。市規土委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已完成650余個,接近目標的60%。【詳細】
廣西南丹:巴平梯田美如畫
這是5月13日拍攝的廣西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巴平梯田。初夏時節,雨后放晴,廣西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巴平梯田層次分明、波光瀲滟、美不勝收。新華社發(黃尚彪 攝)【詳細】
西安明年底全面展開海綿城市建設
2016年7月24日晚,一場暴雨降臨西安,小寨等部分城區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當天暴雨造成西安市政管轄范圍39處路段出現短時嚴重積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在那場大雨過后,西安市制定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詳細】
海口: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
在2017年(第十二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分論壇上,啟迪設計集團環境生態研究院院長陳壽嶺認為,海綿城市建設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流、湖泊、濕地等水生態敏感區,維持城市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對已受到破壞的水體和其他自然環境,運用生態手段進行恢復和修復,并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