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城市雙修下的景觀思維格局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沈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朱玲發表題為《城市雙修下的景觀思維格局》的主題演講。她提出,城市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人類的活動不可能割裂于自然環境,生態修復可以達到景觀和自然的雙贏,城市修補也可以記錄歷史,實現景觀遺存。
沈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朱玲
以下為演講實錄:
自然環境和文化歷史是城市的兩個層級
非常榮幸有機會站在講臺上跟大家做一個交流,從昨天開始收獲非常大,從幾位院士到各位專家、幾位外國友人的介紹,既有從全球層面,也有從國家層面,也有從政策層面,站在很高的角度,對于濕地、對于生態的一些理念,真的學到很多,收獲很大。
我對濕地并沒有很深入的研究,從工作的實踐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城市,對落地項目的建設的思考。
城市“雙修”是國家倡導的,景觀思維格局的概念會影響到設計。剛才各位專家講了政策層面,也講了宏觀視野。生態視野全社會都認同,到全球的中小鄉鎮都認同,但是怎么樣做很重要,落地環節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我也是第一次來衡水,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我還沒有詳細地觀賞衡水湖,只是看了無人機的表演,路過的時候看到了非常美麗的風景。衡水這個名字耳聞已久,不僅有衡水老白干,(衡水冀州)還是九州之首,歷史對我們這個城市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寶藏,我們怎么樣挖掘特色,強化特色是我們更多要思考的問題。
收到邀請的同時,我在推送里看到一條消息,非常振奮,就是國家1號公路要在河北建設,看了以后有點迷惑,不知道要說的是什么。我想可能是兩點:第一,河北有非常好的資源,有很多點,為什么這個公路不是成環,不是成線,不是連續的,我還沒有思考好。第二,有了這樣一個背景,未來會有更多的機會,需要做好之前沒有做好的工作。
古代我們有很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這些理念經過了人定勝天的過程,現在又回歸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前一段我看了《人類簡史》《烏合之眾》這兩本書,重新審視了一下人類的歷史,我們充滿了隨機性、不確定性、非理性的人類歷史的形成過程,現在全社會能共同認同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中國在倡導,而是全人類都在倡導,也許現在是我們統一思想的過程。世界上有了這樣的氛圍,有了這樣的機遇,21世紀可能是我們中國來引領世界可持續發展。
這種文化的前提是地域空間、時空、經濟、文明的過程,共同帶給了我們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不要束縛我們,而是要更多地走出去。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束縛得比較多。
自然環境和文化歷史是城市的兩個層級,或者說兩個并列的層級。以前是把它們割裂的,更多時候講自然就是保護,包括現在的很多生態理念就是恢復、保護,剛才有專家也講到了,城市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文化的活動、人類的活動是不可能割裂于自然環境的,除非是自然棲息地的保護區域,其他大部分地區必須要有人類的活動,尤其是在城市里面,誰是底色,誰是特色,怎么樣友好的共存非常重要。
我來的時候在手機上截了一個地圖,我沒有去研究衡水的大規劃,這是一個線狀地圖。衡水湖非常優美,衡水湖的特質并沒有滲入到主城區的生活狀態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剛才有專家放了幾張規劃圖,規劃圖里有大的綠帶,沿著這個河流做的綠楔,這個空間尺度是不是合適,也是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
為什么這么說?現在互聯網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給小城市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契機。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被互聯網所改變了,以前我們必須要生活在一個地方,工作在一個地方,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可能把工作地點隨時搬到任何地方去,現在由于互聯網的存在,由于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工作方式的改變,實際上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
我在來衡水之前的一天,隨著匯源集團的董事長在伊春。他在那兒待了一個月,不影響對匯源帝國的指揮,他要在那建企業第二總部,一個月有800個企業家去看他,多的待半個月,少的待三、五天,這是在有了互聯網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的,如果是在以前是不可能實現的,他離開一個星期都不可以,現在就可以了。以后小城市、大城市的模式在改變,以前是往大城市集聚,往北京、上海集聚,下一個二十年、五十年會有人口遷移的不同方式。昨天有專家講到《雅典憲章》,很重要的立論就是城市分區,城市分區對我們來講是鐘擺交通,帶來很大的負擔,以后就有可能解決這樣的問題,衡水到石家莊、到北京有一兩百公里,是一二個小時的工程,在北京有公司的人可以在衡水生活。如果是這樣的選擇,為什么要在衡水,為什么要在河北其它的城市而不是在京津地區呢?一定是因為這個地方有別于北京,而不是做一個北京的簡配版,做一個北京的縮略版,所以我們的空間一定要有差別。我們剛剛建好的園博園不應該是單純的旅游景點,旅游景點來了一次不會再來第二次,除非有客人來會再來第二次,而是要把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融入到生活當中以后這個城市的魅力就跟北京完全不一樣,而不是只因為房價低,吸引沒有錢的人來,而是要創造一個另外的生活情境,另外一種生活狀態。這樣的情況下,河北在近30年受到京津的影響是負面的,很多資源給了京津,污染都給了河北,下一個30年,未來的10年、20年、30年是河北的重要機遇,我們可以把京津城市分散的功能、人口吸納來,這樣的功能和人口一定比我們所在的城市沈陽的資源要優厚得多。
編輯:dengzhuzhu
相關閱讀
安徽淮北:城市雙修讓煤城變美城
淮北市因煤而建,建市以來為國家貢獻了10億多噸煤、200億度電,但也面臨著資源瀕臨枯竭、經濟結構單一、生態環境破壞等現實問題。煤灰遍地、粉塵飛揚,采煤塌陷吞噬了大量良田,群眾對修復生態環境有著強烈的期盼。隨著【詳細】
城市雙修:精雕細琢提升城市品質
8月17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發布消息,對棚戶區改造項目制定新規,對樓體高度、外形、色彩等多方面進行了細致規定,這意味著今后鄭州市包括老舊小區、城中村、合村并城在內的所有棚戶區改造的居民小區都將提高【詳細】
治理“城市病” 鄭州市開出“雙修藥方”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