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劃定生態紅線 面積占全省15.15%
記者從安徽省環保廳了解到,經安徽省委、省政府研究通過,并報國務院同意,安徽正式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為21233.32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5.15%。
據介紹,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的主導生態功能,劃分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等3大類共16個片區。此次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保護了安徽35.34%的森林、44.26%的草地和54.80%的濕地生態系統,可以有效保護全省34.31%的水源涵養功能、33.60%的水土保持功能和29.82%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水土流失、生物生境破碎化等問題,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與提升,使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基本空間格局為“兩屏兩軸”。“兩屏”為皖西山地生態屏障和皖南山地丘陵生態屏障,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維護;“兩軸”為長江干流及沿江濕地生態廊道、淮河干流及沿淮濕地生態廊道,主要生態功能為濕地生物多樣性維護。
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明確規定,地方黨委和政府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相關綜合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條件,切實履行好保護責任,將建立考核機制,嚴格責任追究,確保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得出、守得住,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廣東佛山:超五成市域面積劃入生態紅線
記者從佛山市政府了解到,為進一步明確城市開發建設的邊界,防止城鄉建設用地無序蔓延,佛山近日出臺了《佛山市城市生態控制線劃定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要求,佛山市生態控制線劃定比例應達到市域土地總面積的50%以上,同時提出“兩脈、三區、四楔、多片、多點”的城市生態安全和空間格局結構。【詳細】
廣州:生態保護紅線 約占全市面積的14.25%
生態承載力較強,環境資源整體不超載,但由于生態功能高,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目標要求高,基本無剩余環境容量可用。實施保護為主、謹慎開發的調控策略,重點發展生態旅游、文化、高新技術研發制造等低污染產業。【詳細】
江蘇擬出臺最嚴條例保護濕地
江蘇濕地資源豐富,面積達282.2萬公頃,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但長期以來江蘇省沒有明確的相關法律條例。昨日,《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簡稱草案)提請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詳細】
江蘇:走出一條卓有成效的濕地保護之路
江蘇,濱長江、臨黃海,淮河穿境而過,太湖、洪澤湖分布南北等。一個繁體“蘇”字,寫盡江蘇水草豐美、稻香魚肥的自然之美。豐富的水資源涵養了江蘇眾多的濕地,作為“濕地大省”的江蘇近年來也走出了一條卓有成效的濕地保護之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