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評論:災區工業重建需秉持科學發展理念
日期:2008-06-03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作者:武文靜 我要評論()
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令四川省工業遭到重創。由于災區不少產業被毀,而此前這都是當地的經濟支柱,同時也是有競爭力的資源,專家建議,重建工作要秉持科學發展思路,盡快恢復原來的產業,并爭取通過重建實現產業升級。 災區工業“重傷” 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很多企業都嚴重受損。四川省副省長李成云表示,截至5月25日,四川全省有22428家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災害,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企業職工遇難4414人,受傷12545人。 其中6個重災區德陽、成都、阿壩、綿陽、廣元、綿竹經濟損失約1800億元,占全部損失95%以上。而這6個城市在全省的經濟地位舉足輕重。2007年,四川省GDP總值為10500億元,6市就貢獻了5100億元,占到50%以上。 綿竹市長李友成表示,5·12地震,重創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基地德陽,其中工業強縣綿竹市工業幾乎全部癱瘓,損失達1300億元。在市區東北方向的工業帶上,工業重心漢旺鎮幾乎被夷為平地,占據綿陽GDP收入一半的東方汽輪機廠有500人遇難,損失近100億元。金河、清平和天池3個磷礦在這場地震中更遭受90%的毀滅性打擊,它們的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95%以上。 不僅如此,汶川大地震給四川不少的上市公司帶來了直接損失。28日,四川長虹(5.95,-0.04,-0.67%,吧)對地震的損失情況做出了公告,公告顯示本次地震給公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1.49億元人民幣(含固定和流動資產),但公司的生產經營并沒有因此受到重大影響。 重建秉持科學發展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在5月28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將大體用3個月時間完成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前期工作和總體規劃,大體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災后重建的主要任務。 大地震令四川省工業遭到重創,而災后的工業重建工作備受矚目。那么究竟該如何重建,相關專家紛紛獻計獻策,建議重建工作要秉持科學發展思路,盡快恢復原來的產業,并爭取通過重建實現產業升級。 首先,在災后重建過程當中,應該根據中央對全國工業布局的要求,做好區域工業重建工作,貫徹國家產業政策,與優化產業相結合,優先支持國家鼓勵發展的企業。 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表示,對于中小型企業,原則上傾向于災區中小企業集中布局,鼓勵他們進入工業園區。對于“工藝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不可能有恢復重建的機會,等待它們的將是被關閉的命運。 其次,災區工業重建要考慮到地震帶工業的特殊性,應建抗震性較強的工業,建設規劃與長期防震抗震規劃相兼顧。該地區屬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沖撞區,是地震多發區。過去的一個大地震發生在1933年,中間間隔為55年。那么下一個可能大震的周期也是50年左右。 專家建議,重建應該根據當地地形地質條件,避開易塌陷與開裂的地區,避開有較大坡度的山地,選擇相對開闊的地帶進行建設。中國城市規劃設計所所長尹強表示,在此次地震中嚴重受災的企業,重建工作將在全面的地質工程評估之后展開。按照規劃設想,三線建設時期轉移到山區、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防安全的大型企業、建在山區的大型化工企業,可能異地重建。 最后,災區工業發展應考慮以人為本,避免趁此機會侵占受災群眾的利益。專家建議,要進一步強化監督,整合各方面監督力量,組建社會監督員隊伍,對災后工業重建進行全過程監督,讓受災群眾放心,讓關心災區重建的社會各界放心,對趁機侵占受災群眾的利益的人員予以嚴厲查處。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重建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