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生態文明“奏”和諧——壽光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紀實
日期:2008-06-17 來源:濰坊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漫步彌河兩岸,白楊茂盛筆直,河水清澈透明,6月的煦風暖陽里,人們或悠閑散步,或水邊垂釣,或觀花賞綠,盡情享受著彌河之畔鳥語花香、云淡風清的生態之美。 打造宜居“菜都”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首先要看它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了怎樣的居住生活環境。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最大的舒適感,壽光市突出生態、園林、綠色、環保特色,全面提升城建檔次。 該市多渠道籌措資金5億多元,先后完成了渤海路、銀海路、人民廣場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修建了壽濟路、羊田路等主干道路,形成了一環內“四縱四橫”、二環內“七縱八橫”、規劃區內四通八達、寬闊平坦的現代化城市交通網絡。全市通車里程達到3480公里,油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26公里。 馬路邊、廣場內、河兩岸,凡是能出現綠色的地方都是見縫插綠,目前,全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9平方米。設立環保“110”,建成投資1.6億元的污水處理廠,防滲密閉排污工程和投資3000萬元的環境監測中心,這些巨大的投資讓我們感受到了壽光對文明的向往。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精細化操作”的要求,積極探索完善運作機制,城區環境衛生質量不斷提升。他們在重點企業安裝了COD、氨氮、煙氣在線監控儀器,在高層建筑安裝了大氣高空視頻探頭,對全市的造紙、化工、制藥等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的廢水、大氣質量實行全天候監控。 群眾滿意才是滿分 標準化衛生所428處,合作醫療報銷點641處,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6.2%;投資5000萬元完成了壽光市老年服務中心和鎮級敬老院改(擴)建工程,1836名五保老人實現集中供養,集中供養率達到80%。這些數字,透露出的是壽光“文明”大戲的“開場”和“壓軸”。 一座成熟的文明城市,應該以改善民生為“開場”,以做讓群眾滿意的事為“壓軸”。通過探索建立改革發展成果共享長效機制,壽光在全市城鄉組織開展了以“和諧”為主題的群眾性和諧創建活動,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僅去年一年,各鎮街道、部門單位就已公開承諾為內部職工和服務對象辦實事好事670多件。累計投資20多億元,對教育、文化、科技、衛生等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在全省率先實施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成立了慈善總會,全市五保對象、失地農民、困難企業職工、家庭困難學生等弱勢群體利益得到有力保障;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滿意率達90%以上。 人人都是文明制造者 今年“六一”,壽光13個孤兒在他們的“代理媽媽”陪伴下度過了一個幸福愉快的兒童節。女企業家們(“代理媽媽”)對孤兒們實行一對一的幫扶,不但給予他們物質上的接濟,更在精神上給他們一份慰藉,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寬厚的大愛。“代理媽媽”已經成為壽光市民文明素質的代言人。 一座城市的文明最終由這座城市的每一位成員承載。為此,壽光全面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以“文明交通、文明禮儀、文明服務”為主要內容,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廣大市民對根除城市不文明行為積極出主意、想辦法,有效解決了露天燒烤、非法廣告張貼等問題;中小學生組成護鳥、護林、護河大隊;社區群眾、“五老”隊伍成立了“不文明行為督導隊”等志愿者隊伍,對城區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等進行監管,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如今,熱心公益、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志愿服務已成為市民的新時尚,不論是孤寡老人、困難群眾,還是農民工、病災戶,都能夠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文明出形象,文明出競爭力。“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城市”……單是國家級榮譽就有30多項的壽光,正用它的生態綠色闡釋著城市文明的根本內涵。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生態文明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