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無錫:環太湖建設涵養林景觀帶生態園休閑區
日期:2008-06-19 來源:無錫日報 作者:馬健文、陳旭 我要評論()
無錫市委、市政府6月17日下午召開全市造林綠化重點工程現場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衛澤,市長毛小平,市委常委徐劼、蔣洪亮、許剛,副市長黃繼鵬及相關區局負責人出席。
近年來,無錫市造林綠化以每年10萬畝的規模大體量推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效。今年在環太湖135.5公里的岸線上,生態造林面積已達37000畝,設計苗木種類100余種,總量約160萬株,綠化規模史無前例。截至6月10日,無錫市環太湖200米及入湖河道、市區河道生態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綠化工程已完成31158畝,占重點綠化工程總任務的77.32%。其中,環太湖200米生態防護林已完成10823畝,占計劃任務的72.15%;入湖河道、市區河道水源凈化林已完成20335畝,超額完成18000畝的計劃任務;342省道已完成造林綠化810畝,占規劃面積的34.34%。 冒著瓢潑大雨,市領導一行首先來到馬山閭江口和七里堤,現場指導環太湖生態防護林建設。在錫東水廠水源地涵養林建設工地和大溪港河道綠化整治地,楊衛澤說,造林綠化要高標準、新規劃,寓文化、景觀于綠化之中。 現場會上,楊衛澤對新區太湖國際科技園用科學理念與科學程序沿湖進行造林綠化表示贊賞,并要求全面推廣。楊衛澤指出,環太湖生態景觀林帶工程建設,是無錫市調節生態平衡、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對外形象、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實事工程,我們要牢固樹立自然和生態第一的觀念,提高品位,統一設計,科學論證,充分體現太湖風貌和地域特色,大力發揮林帶的生態修復和休閑景觀功能。外源切斷、生態重建、內源控制,構筑蘆葦濕地、堤壩小路、水系、綠化等多道防線,環太湖建設全湖最美、水平最高、國內一流、國際接軌的涵養林、景觀帶、生態園、休閑區,合力打造治理太湖、保護水源示范性工程,使其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太湖生態博覽園和中國生態旅游示范區。楊衛澤強調,環太湖生態景觀林帶工程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注重因地制宜,今年重點抓好環太湖周邊1公里范圍、水源保護地周邊2公里范圍以及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兩側各500米范圍內的生態防護林帶建設,組織實施無錫太湖亮河灣濕地、貢湖大溪港河口濕地、宜興大浦湖濱濕地等生態工程,把綠化工作的重點,從道路兩側轉向沿湖沿河兩側。要特別做好已造林地段的管理養護工作,建立起長效保障機制。 毛小平說,建設環太湖生態景觀林帶是合理利用資源,改善生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塑造城鄉新形象、提高人民幸福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示范性工程。全市各級要高度重視,有效組織,加大力度,科學實施,強力推進下一階段太湖生態景觀林帶工程建設,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并重,發揮其促進沿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要真抓實干,爭取主動,保障有力,強化標準,確保環太湖堤上路通,堤內水通,綠化貫通。確保種一片、活一片、美一片,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進程。新區太湖國際科技園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宜興市、錫山區、惠山區、濱湖區作了書面發言。(馬健)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