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北京奧運會全力踐行“綠色奧運”理念
日期:2008-06-27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為了奧運更“美麗” ——北京奧運會全力踐行“綠色奧運”理念 ![]() 這是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鴿子窩公園的景色。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 這是“水立方”內觀眾座椅附近設計巧妙的空調通氣孔。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 過去的北京熊貓環島現如今已改成農歷廣場,據工作人員稱預計在七月中旬對外開放。圖為正在施工的農歷廣場。本報記者許之豐攝 ![]() 這是“水立方”觀眾入口處附近的直接飲用水裝置。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這兩天,北京市園林科研所里,工作人員們精心栽種的各色花卉競相開放,爭奇斗艷,花香四溢……隨著各種景觀和生態花卉將在本月18日陸續進入奧運場館、奧林匹克中心區和城市重點景觀區等,大量的奧運花卉將為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會增色添彩,成為北京奧運會大力推進“綠色奧運”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 隨著現代奧運會的不斷發展,如何利用體育運動的廣泛性進一步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成為奧林匹克運動不懈的追求。 隨著現代奧運會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進展,人們逐漸將體育與環境保護聯系在一起。1995年,國際奧委會成立了自己的環境保護機構———體育和環境委員會。1999年10月,國際奧委會通過了《奧林匹克運動21世紀議程》,確定“環境”作為現代奧林匹克三大支柱之一的理念和內涵。 秉承著這一理念,北京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時鄭重承諾:“2008年北京的環境質量完全能夠達到舉辦奧運會的要求。”用體育的力量促進環境保護,借籌備和舉辦奧運會之機,促進舉辦奧運會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北京奧運會籌備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了實現“綠色奧運”的目標,北京向國際奧委會作了7項承諾———2008年奧運會時,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50%,山區達到70%,城市綠化率達到40%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奧運會比賽要求,全市形成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城市、平原、山區),“五河十路”兩側形成2.3萬公頃綠化隔離帶,全市自然保護區面積不低于全市面積的8%。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這些指標已經全部實現。 在建設“綠色奧運”的過程中,注重細節一直是工作重點。例如在節能方面,北京在新建和改建奧運場館的過程中,執行了120多項節能措施,使所有的比賽場館在運行時可節能50%;包括奧運村和媒體村等在內的居住設施可節能65%;與此同時,北京已經建成了60多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項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5.7萬噸。 諸如此類的細節建設還有很多———奧運會期間,北京禁止土方挖掘、水泥攪拌和混凝土澆筑等易產生揚塵的施工;嚴格控制用揮發性材料進行的室內裝修;全市所有超市和農貿市場從6月1日起將不再免費提供一次性塑料袋…… 除了北京,作為奧運會分賽區的青島、天津、秦皇島等城市在推進建設“綠色奧運”的過程中也注重細節———青島奧帆中心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海水源熱泵應用示范工程,采用了太陽能熱水系統、風能和太陽能路燈、中水回用系統等先進的綠色環保技術;為了保障奧運花卉的使用,天津早在去年10月就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花卉“上街”試驗,為“奧運花卉”在今年8月綻放提供參考和借鑒;秦皇島大力推進北戴河濕地恢復工程,確保奧運會足球比賽在綠色清新的環境中進行……高新科技助力“綠色奧運” 從6月10日開始,進出北京地鐵的人們會發現,一排排嶄新整齊的自動售票機和刷卡機取代了此前的人工服務,標志著北京地鐵全面進入數字時代。提倡市民選擇方便快捷的軌道等公共交通,一直是北京在推行“綠色奧運”過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北京奧運會全面推進“綠色奧運”的工作中,高新科技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加高效的自助乘車系統的出現,正是高新科技助力“綠色奧運”建設的體現。 在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和配套設施建設中,一大批高新科技“大顯身手”。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再生水熱泵冷熱源系統、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等一批開創性新能源項目的建成,69項能源新技術的應用,為奧運能源保障和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費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了從北京市的層面推動整個城市向“綠色奧運”目標邁進,北京奧組委還通過各種贊助和采購協議,從企業層面推動了綠色奧運工作。早在去年7月,北京奧組委就專門成立了北京奧運會贊助商環境小組,促進贊助商在贊助奧運會的過程中提供環保產品、技術和服務。北京奧運會的合作伙伴和供應商們紛紛拿出最先進的技術,展示各自在環保方面的最新成果。 作為奧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奧運會信息系統的先進性值得期待。但與此同時,信息系統的長期使用成本也引起了各方關注。為此,北京奧組委在信息系統規劃初期,從數據中心、終端系統到外設系統,都盡量選擇具有節能環保特征的信息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使得北京奧運會的信息系統建設和運行更加節能環保。 據北京奧組委工程與環境部統計數據顯示,在150多項高新科技的助力下,奧運會時,場館間交通將實現零排放,綠色能源占整個場館能源供應的26%,節能達到60%~70%,雨水實現了80%的收集和利用、中水回用更是實現100%……奧運會成為北京環保建設新機遇 日前,一項由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北京團市委和北京志愿者協會等共同發起的“志愿節能”接力活動,引起了北京市民的廣泛關注。據介紹,這項活動開始后,將在每月組織開展環保節能示范活動,號召廣大市民開展節電和節約用紙等活動,加入“志愿節能聯盟”,親身踐行“綠色奧運”。 通過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北京正在努力實現著舉辦一屆成功的“綠色奧運”的目標。而通過承辦和宣傳綠色奧運,包括廣大北京市民在內的普通民眾的環保意識也得到了增強,極大地促進了國內環保事業的發展。可以說,奧運籌辦成了宣傳環保的最佳平臺,也成為推進環保建設的良好機遇。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宣傳“綠色奧運”的理念,北京奧組委專門組建了環保宣講團進行宣講,現場聽眾人數達到了幾十萬人。綠化、保護環境、愛護野生動物、節約用水、節約資源等環保常識,已經在普通民眾中收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我們看到,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正在成為“綠色奧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北京為例,據了解,用再生紙取代木漿紙的環保行動正在全市18個區縣的1150所小學的83萬名學生中展開;越來越多的居民社區自覺將垃圾進行分類投放,節能燈、節水龍頭、無氟電器等已經進入到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建設綠色社區、綠色校園、綠色企業、綠色旅游和綠色家庭的倡議正得到各行各業的熱烈響應……正如北京民間環保組織“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負責人對媒體表示:“環保在中國絕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是為了申奧而采取的權宜之計,它已是公民的內心渴求和自覺行動。”北京奧組委工程和環境部副部長余小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通過綠色奧運的成功舉辦,我相信環保意識會在全國人民心中真正地建立起來。北京奧運是一個宣傳環保的平臺,我們要讓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都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讓全世界的天更藍、水更清。”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