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制頻道 → 地方法規 ![]() |
|
陜西省寶雞市人民政府關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綠色寶雞建設的實施意見
日期:2008-08-15 來源:陜西省寶雞市人民政府 作者: 我要評論()
發文單位:陜西省寶雞市人民政府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近年來,我市在國家園林城市的基礎上,扎實開展綠色寶雞創建活動,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科學謀劃,精心組織,累計植樹5000萬株,造林27.5萬畝,營造綠色林帶7530公里,全市生態體系更加健全,森林覆蓋率逐年遞增,處處見綠見樹,城鄉生態環境大為改觀,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前不久,我市在西北地區首家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稱號,標志著綠色寶雞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步入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綠色寶雞建設,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要求,也是加快實現“三個率先”、建設和諧奮進新寶雞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原則 。ㄒ唬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為目標,以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為支撐,廣泛動員、全民參與、部門牽頭、分類實施,開展植樹造林,保護森林資源,努力構建完備的森林生態網絡和繁榮的森林文化體系,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原則 1、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兼顧的原則。要突出生態立市,兼顧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努力滿足人們對以森林為主體的生態環境的需求,實現人與自然相和諧,社會、經濟、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 2、突出地域文化,體現區域特色的原則。要突出生態環保、人文特色兩大優勢,拓展和開發森林生態資源,不斷挖掘周秦文化,漢、唐歷史的文化積淀,使創建工作充分彰顯地域特色,引領綠色文化,按標準積分,靠特色加分,提高創建工作整體水平。 3、城鄉一體,統籌規劃的原則。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做到創建規劃與經濟、社會總體規劃及有關專業規劃相銜接,城鄉一體、協調發展,提高創建質量和效益,充分滿足人們對森林的多元化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4、政策扶持,利益驅動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與政策扶持相結合,財政投資與社會融資相結合,充分調動各界力量,積極吸引各項生產要素向林業生態建設聚集,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 二、建設目標 。ㄒ唬┛傮w目標 按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要求,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城鄉一體,大力度推進。到2010年,市域范圍新建綠色通道1萬公里,營造以高大喬木為主體,喬、灌、藤、草合理配置的各類森林綠地52.5萬畝,使全市森林覆蓋率從48.6%提高到52%.全面提升沿主要交通道路兩側,沿主要水系旁,沿重點臺塬坡面,沿城鎮、村莊周圍等“四沿”區域綠化美化水平。初步構建起道路、水系、農田林網化,城鎮園林化,臺塬坡面森林化,農村生態家園化的高品位、近自然的現代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形成沿路沿街林網林帶、北坡南山綠色屏障,使森林走進城市,讓市民享受自然。 。ǘ┚唧w目標 《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共41項,核心指標29項,結合我市實際,實現國家森林城市的具體目標是: 1、全市森林覆蓋率由48.6%提高到52%(其中,山區達到70%以上,丘陵區達到45%以上,平原區達到25%以上)。 2、城市建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綠地率達到3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 3、九個縣城綠化覆蓋率達到35%、綠地率達到3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7平方米;重點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農村村莊綠化覆蓋率達25%以上,農田林網覆蓋率達10%以上。 4、公路、鐵路等道路綠化注重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的結合與協調,綠化率達80%以上。 5、河流、湖泊、渠道等水系沿岸注重自然生態保護,綠化率達80%以上。 6、突出鄉土樹種的培育應用,鄉土樹種占城市綠化樹種使用量的80%以上;城市森林近自然度不低于0.5. 7、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0%以上。 8、積極開展濕地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建設生態科普宣傳基地2處以上。 三、規劃布局 。ㄒ唬┤猩稚鷳B網絡布局 “森林城市”創建立足地域特征,突出城鄉一體,按照“一軸”(即以市區為中心,沿渭河兩岸、南北兩山拓展的帶狀生態建設區)、“兩山”(即秦嶺-關山生態公益林區和千山黃土丘陵溝壑區)、“三網”(即市域內水系林網、道路林網和農田林網)、“多點”(即市域內50個重點鎮的園林城鎮建設和900個行政村的生態家園建設)布局,全面實施森林生態建設。 。ǘ┏菂^森林建設布局 城區森林建設,按照《寶雞市城市綠地系統建設規劃》,實施“三橫”、“三縱”、“多核”、“多廊”布局,在市區和近郊形成“北坡南山綠色屏障、渭河兩岸綠色走廊、道路水系綠色林網”相互輝映的“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依山傍水”的現代化生態園林大城市。 四、重點任務 (一)城區綠化工程 1、公園綠地:改造擴建人民公園、炎帝園、金臺公園、寶雞植物園、炎帝陵;新建石鼓山周秦文化公園、代家灣生態游園、蟠龍山、九龍山公園等7個觀光公園;改造、新建河濱公園等帶狀公園19個;實施道路、廣場綠化,建設街旁綠地14處。 2、生產綠地:突出鄉土樹種,引進適生樹種,新建代馬、陳倉、福林堡、千河4個城市綠化苗圃。 3、防護綠地:沿秦嶺北麓、渭河北坡建設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功能為主的城郊生態景觀林帶。建設玉澗河防護綠地、鐵路防護林帶等防護綠地13處。完善實施中心組團與代馬組團、代馬組團與陳倉組團、陳倉組團與外圍蔡家坡地區之間的生態防護隔離帶建設。 4、附屬綠地:實施規劃建綠、拆墻透綠、添景增綠、見縫插綠、筑路配綠、留地造綠,建成以廣場、游園、單位庭院、居民小區、屋頂綠化等為主體的附屬綠地。 牽頭部門:市園林環衛局 責任單位:市城建局、河道委、高新區管委會,金臺、渭濱、陳倉區政府。 。ǘ┡_塬坡面綠化工程 1、北坡綠化:西起金臺區硤石鎮,東到扶風縣絳帳鎮,繼續實施百里北坡景觀綠化工程。營造塬邊風景觀光林帶、引渭渠防護景觀林帶、坡面、臺田水土保持林帶和休閑綠地,綠化總面積15萬畝。北坡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 2、南山綠化:西起渭濱區高家鎮,東到眉縣青化鄉,以淺山區坡塬為主,營造生態景觀林帶90公里,完成綠化面積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 3、其他臺塬坡面綠化:實施千河北坡,太白、鳳縣、麟游等縣城周圍臺塬坡面綠化,使縣城周圍臺塬坡面綠化覆蓋率達到55%,重點鎮周圍臺塬坡面綠化覆蓋率達到45%,基本形成重點臺塬坡面森林化。 牽頭部門:市林業局 責任單位:北坡、南山建委,有關縣區政府。 。ㄈ┙煌ǖ缆肪G化工程 1、鐵路綠化:隴海、寶成、寶中3條鐵路兩側營造景觀林帶191.8公里,其中市區段鐵路沿線兩側建成20米寬幅貫通的景觀林帶,其余沿線兩側各栽植2行喬木樹種。 2、公路綠化:按照高速公路、國、省道兩側林帶10至30米,縣、鄉道路兩側林帶15米,村莊道路兩側各2行的標準,實施以“三橫五縱一環”骨干公路綠化為主體,農村道路綠化為補充的道路綠化網絡建設。到2010年建成市域范圍高速公路寬幅林帶170公里,西寶南中北線,法湯路、眉麟路、岐蔡路、虢鳳路、寶平路及關中旅游環線等市域13條主干公路寬幅林帶847公里,通村公路林網2252公里。全市道路綠化率達80%. 牽頭部門:市交通局 責任單位:市公路局、西寶高速虢鎮管理所、310國道寶雞管理處、西安鐵路局,12個縣區政府。 (四)水系綠化工程 1、河流兩岸綠化:渭河、千河、金陵河、清姜河等2845.5公里重點水系兩岸營造30米寬幅護岸林帶。加快渭河生態綠地建設步伐,繼續向東延伸,市區18條河水日夜流。其它水系重點營造水土保持林,建設小濕地。全市水岸綠化率達80%. 2、庫區、渠道綠化:馮家山、石頭河、王家崖庫區及馮家山水庫干支渠旁、引渭渠兩岸,營造水土保持林帶和護岸景觀林帶500公里。 3、濕地保護工程:依托馮家山水庫庫尾,建設“千湖自然保護區”灘涂濕地1500畝,千河入渭口營建保護濕地300畝,保護擴建渭河蔡家坡段蘆葦濕地750畝。 牽頭部門:市水利局 責任單位:市河道委、石頭河水庫管理處、寶雞峽管理處,12個縣區政府。 。ㄎ澹┏擎偩G化工程 1、公共綠地建設:9個縣城分別建成不少于15000平方米的城區休閑綠地,縣城綠化覆蓋率達到38%;50個重點鎮綠化覆蓋率達到25%. 2、單位庭院綠化:單位庭院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改造擴建單位及新建單位綠化用地面積占到總用地面積35%以上。居住區綠化面積不少于用地面積25%. 3、城郊綠化及生產綠地: 9個縣城分別建成5至10米寬幅環城景觀林帶和10畝以上生產綠地,山區縣城周圍坡面綠化率達到80%以上;50個重點鎮建成環鎮林帶。 牽頭部門:市規劃局 責任單位: 12個縣區政府。 。┥鷳B家園綠化工程 1、村莊綠化:結合“三化一片林”及“一村一品”建設工程,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選擇900個重點村實施村旁片林建設和街道、宅旁及庭院綠化,突出鄉土樹種,做到生態、經濟效益相結合,形成生態家園景觀。 2、農田林網建設:按照平原綠化建設標準,全面實現農田林網化。 牽頭部門:市委政研室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農發辦、文明辦,12個縣區政府。 。ㄆ撸┞糜尉皡^綠化工程 積極保護、合理開發生態旅游資源,提高森林公園、自然風景區綠化美化水平。旅游道路常綠,景區增綠,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人文景區突出文化底蘊、歷史背景,彰顯綠化特色,景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力度,登記造冊、圍欄掛牌,落實管護措施。 牽頭部門:市旅游局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文化局、文物局,12個縣區政府。 (八)經濟林發展工程 1、鮮果經濟林:按照調整布局,優化結構的要求,打造優勢產業帶,推行全程標準化生產規范,提高優質果率。新建以蘋果、獼猴桃、梨、葡萄等為主的鮮果經濟林20萬畝,到2010年,全市果品總面積達130萬畝。 2、干雜果經濟林:加強干雜果經濟林撫育管理,改造提高低產林。良種化建園,科學化管理,新建以優質核桃、花椒、板栗、柿子等為主的干雜果經濟林10萬畝,形成渭北優質核桃產業帶、鳳縣及西部山區花椒產業帶、秦嶺關山優質板栗產業帶、秦嶺北麓柿子產業帶。 牽頭部門:市農業局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農發辦,12個縣區政府。 。ň牛┥鷳B公益林建設工程 堅持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多措并舉,強化封禁和管護措施,落實管護責任。到2010年,新建公益林10萬畝,使公益林總面積達190萬畝,全市森林資源保護面積達998.88萬畝。 加強造林綠化苗木的培育,充分發揮國有林業苗圃育苗主力軍作用。各國有林業苗圃要轉換經營機制,提高生產能力,突出鄉土樹種,年生產優質苗木600萬株。省苗木繁育中心要發揮林木良種培育示范作用,為良種推廣儲備繁育材料,年提供良種、特色苗木100萬株。做好社會育苗的指導服務,積極發展專業戶合同定向育苗,年培育定向苗木500萬株。 牽頭部門:市林業局 責任單位:12個縣區政府。 五、保障措施 。ㄒ唬┘訌婎I導,健全機構。成立寶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與市 “綠色寶雞” 建設辦公室、市綠委辦公室合署辦公。從林業、交通、水利、規劃、城建、農業、旅游等牽頭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具體負責創建工作的綜合協調、技術指導、任務分解下達、工作督導檢查和宣傳申報等日常工作。各縣區、各牽頭部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全力抓好各項創建任務落實。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級宣傳部門、新聞媒體和市創建辦要制定宣傳方案,加大宣傳力度,運用多種途徑,提高宣傳效果,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總體部署和目標任務,使創建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增強廣大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形成全民自覺參與創建工作的良好社會風尚。同時,要及時總結和發現創建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和先進典型,通過各種媒體,把創建成效宣傳出去,把典型經驗推廣起來,引導和促進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ㄈ╊I導包抓,示范引導。市林業、城建、水利、交通、規劃等牽頭部門在已建示范點的基礎上,確定一批新的綠化示范點,明確包抓領導,落實包抓責任;在縣區積極推行領導包抓綠化示范點制度,每個縣級領導至少包抓1個示范點;縣區各部門、各鄉鎮領導也要層層建立1—2個綠化示范點,以點帶面,推動面上創建工作。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建立示范樣板,抓重點工程實施,抓難點工作突破,縣區要圍繞地域特色創示范,部門要圍繞行業建精品,力爭在九大工程上都樹立一批示范樣板,引領創建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ㄋ模┘哟笸度,創新機制。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專項資金1500萬元,各縣區財政也要把創建工作納入財政預算,統籌安排,加大財政投入。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積極爭取國家林業重點工程、水土保持、流域治理、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整合資金,捆綁使用,優先向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重點區域傾斜。要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動員全社會力量搞好造林綠化,多植一棵樹,多造一片綠。采取政府出規劃、企業出資金、農民出土地的辦法,推廣“企地共建”模式,鼓勵社會認建認養綠地,形成全社會參與綠化的良好局面。 (五)落實責任,嚴格考核。各縣區、各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要根據本《實施意見》和《創森規劃》,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量化創建工作的目標任務。建立行政領導負責制,各縣區、各部門的“一把手”是創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班子成員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把創建工作納入縣區和部門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嚴格考核,強化督查,獎懲兌現。市政府督辦室、監察局和市創建辦要加大督查力度,嚴格實行銷號制度,定期深入現場進行檢查,全面掌握動態,推動任務落實;采取按標準積分、靠特色加分的辦法,定期量化考評。各縣區、市級牽頭部門每周報告創建工作進度,市上每月綜合評比通報,對工作扎實、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對措施不力、行動遲緩的單位和個人,在全市通報批評,確保創建工作任務全面完成。 二○○八年三月十九日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