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奧運花卉誕生回顧
日期:2008-08-29 來源:農博花木--農民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奧運期間,沿著環路流動的綠地花卉恣意奔放,街頭巷尾的花卉景觀精神抖擻……4000萬盆鮮花扮靚京城。據北京園林綠化局統計,到2007年底,全市有大中型花卉企業和生產基地190余個,花卉從業人員3萬多人;花卉生產面積5.4萬畝;全年生產鮮切花4964萬支,盆花6562萬盆,觀賞苗木2160萬株,實現產值7.3億元。 北京園林綠化局局長董瑞龍告訴記者,奧運的召開,讓北京花木產業在擴大生產規模,發展專業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培育知識創新點,尋求國際市場和對外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步。為了給花卉生產和組擺提供技術支持,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專門在科研項目的基礎上,編制了《奧運用花標準》和《北京地區花卉布置技術指南》,推出了20種抗性較強的奧運花卉、10種觀賞草和10種地被植物,歸納了大規格苗木移植10項技術要點、自然群落建植8項技術要點等實用技術規范,并針對設計、生產、應用和養護等關鍵環節,對郊區縣花農和專業隊伍進行了系統培訓,提升了花卉生產者的素質。目前,各區縣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花卉生產格局。延慶已經形成了球根花卉種球生產、功能性花卉及干燥花原材料生產集聚區;昌平區利用現有技術和基礎設施,初步建立了現代化花卉生產示范區;海淀區發揮科研優勢,形成宿根花卉制種和育種基地;豐臺區則利用市場流通優勢,建成了本市花卉銷售中心和休閑觀光園。 “現代的生產方式帶動了經營模式的更新,而市場的擴大又推動了標準化栽培。”在北京奧運花卉配送中心執行總經理林鳳軍看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她以布置花卉景觀的草花為例介紹說,以前北京是夏季少花,但通過控制開花期和現代化澆灌技術,現在“從品種和技術上都沒問題”。奧運之前每年的草花產量也就是二三十萬盆,今年一下子增加到了6000萬盆的生產量,“帶動企業拓展了市場空間”;更重要的是,通過奧運花卉引種和展示,“我們的標準體系、配送流程和網絡銷售平臺都成功建立起來了。” 截至目前,北京共有花卉營銷網點1500多個,總經營面積達11.8萬平方米,其中經營面積4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花卉交易批發市場22家,萊太、玉泉營、亮馬河等是全國重點花卉交易市場。花卉營銷形式日益多樣化,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交易方式已經進入花卉流通領域并逐漸成熟。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北京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花卉產品集散地。來自全國各地的鮮切花匯集在萊太花卉市場進行交易后,通過批發商發往全市1500多個銷售網點及周邊省市,年鮮切花批發量高達4億多枝。在京南四環花鄉,集中了9家盆花批發市場,全市花卉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奧運花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