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四川:筠連縣種植“野草”讓山鄉農民增收上千萬
日期:2008-11-13 來源:四川在線 作者: 我要評論()
“蕨苔草在我們這兒俗名‘雞爪草’,漫山遍野都是,全鄉野生蕨苔面積超過30000畝,現人工種植蕨苔也已經有800畝。預計三年以后,農戶每年僅蕨根買賣產值就將達到1000萬,160余戶種植戶1000名村民人均收入可超過1500元。”11月10日,四川省筠連縣龍鎮鄉林業站站長劉讓昂介紹,森林覆蓋率達74.4%的龍鎮鄉,通過因勢利導引導村民林下種植蕨苔,同時引進蕨粉加工企業,讓山里原來的“野草”蕨苔成了山區農民致富的“寶貝”。 平均海拔1100米的龍鎮鄉,屬于典型的“二半山”,海拔高且林業資源豐富都使其特別適宜蕨苔的生長。據不完全統計,龍鎮鄉野生蕨苔超過30000多畝。“以前,農民到可以挖蕨根的時候就紛紛鉆進老林、深溝,挖出蕨根進行家庭作坊式加工,洗凈后用鐵棒杵爛搗碎,然后沉淀……”劉讓昂說:蕨苔在村民眼中是不值錢的“野草”,再加上粗糙的加工,往往一百斤蕨根僅僅能產出3斤左右的蕨粉。 “綠水青山是聚寶盆。”如何讓“野草”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法寶”?龍鎮鄉結合實際,決定在發展“林下經濟”上因勢利導,合理利用資源,引導農民走產業化道路,同時招商引資建立蕨粉精加工企業,解決農民賣蕨根難及家庭式加工蕨粉產粉低、質量差等一系列問題。 今年6月,筠連縣第一個蕨粉精加工企業成功落戶龍鎮。“目前,企業開車進村入戶收購蕨根,解決了住戶住家分散,買賣蕨根交通不便的問題;其次,機械化精細加工提高了蕨粉產量,因此農戶蕨根價格也比原來的每斤0.5元左右上升到每斤最少0.8元,農民的收入得到了保障;第三,企業讓蕨粉及蕨粉產品質量得到了保障,拓寬了蕨粉銷售市場,企業生產現在生產的蕨粉粉條遠銷廣州、北京等地,且供不應求!” 龍鎮鄉黨委書記李建說。鎮黨委、政府把引進蕨粉精細加工企業作為“為農民帶來實惠”的惠民工程落實,積極解決建設中的相關難題。目前,蕨粉精細加工廠已建立廠房且投入試運行,首期投入資金80余萬元,年底還將投入二期資金100萬元。“每年可以實現年產干蕨粉300噸,隨著二期工程上馬后,到2009年預計可年產900噸干蕨粉。公司加工蕨根產蕨粉和粉條,發展綠色產業;農民挖蕨根增了收,企業贏了利,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李建說。 從2008年開始,龍鎮鄉即有組織地指導農戶人工種植蕨苔草,并對原先農戶上山挖蕨根的無序狀況進行規范,培訓農戶科學挖掘并讓一部分農民實現了“掛牌上崗”。“漫山遍野皆蕨草,林權到家農戶忙。”同時,該鄉結合今年的林權改革,實現了全鄉1947戶、8020宗林地的林權落實到了農戶手中,有力調動了林農的積極性。“我家承包和種植的蕨苔有400來畝,除了剛種植的120畝不能挖蕨根外,產蕨根的季節每天可以挖出1500斤左右,都是企業上門收購。”金獅村3社林農周元剛扳著指頭說,每天收入1200元,除去人工、管理等開支外,每年收入超過20萬應該沒有問題。“你說,我們離小康還遠嗎?”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