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荷風拂面,古院幽庭,臨水促膝,共話園林。八月流火的北京城,在清靜幽雅的香山公園見心齋傳來陣陣激烈的討論聲。這是8月20日北京公園節舉辦的皇家園林文化沙龍現場。到會的十余位專家學者圍繞著北京皇家園林與城市規劃、皇家園林與北京文化傳統的傳承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古代城市建設的典范——北京皇家園林與城市規劃”沙龍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兆禎
園林專家、原頤和園管理處總工耿劉同
主題沙龍之一:古代城市建設的典范——北京皇家園林與城市規劃
首先開始的是“古代城市建設的典范——北京皇家園林與城市規劃”主題沙龍。園林專家、原頤和園管理處總工耿劉同主持沙龍活動,參與討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兆禎教授首先談到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應該注意歷史文物與現代建筑的融合。皇家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有著自己獨特且不同于西方園林數字理性科學的造園思維方式,與中國傳統書法繪畫講究的物我交融、天人合一以及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等手法相通,追求一種自趣而然,不受人干擾的境界。皇家園林作為古典園林的代表,也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人民的財富,不能片面地認為皇家園林全是奢靡的生活方式。孟院士不主張將遺址公園棄置,而是將行宮廟宇盡量恢復,讓土地能夠得到合理利用。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姮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姮表示贊成孟先生的想法。她認為北京城市發展與皇家園林關系密切,北京城的選址方式史無前例,從北京城自宋朝起源于北海,明朝以中南海為核心發展,到了清朝又按三山五園索驥修建離宮別苑,由此按皇家園林而形成的城市發展軌跡可見一斑。此外,郭教授還談到皇家園林有選擇地借鑒各地園林,可謂集大成者。在對歷史遺跡的保護問題上,郭教授希望能以現代的施工、結構等方法,以科學的手段,對傳統構筑物的保護創造有利條件。郭教授談到圓明園被燒后,可以采用原文物的結構,結合現代施工方法進行有選擇的復建。
隨后原頤和園管理處總工耿劉同發言談到,中華文明是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究其原因就是在于中國文化自身形式在不斷地發展演變,與時俱進,而中國文化的魂始終沒變,那就是在皇家園林中流淌著的那種詩意,那種意境。
郭黛姮教授補充道到,皇家園林對歷史文化的記載作用。皇家園林一般與政治關系密切,與宗教關系密切,在皇家園林中都可以找尋到一些與歷史事件相符的蛛絲馬跡,皇家園林可謂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教科書,所以有責任保護好皇家園林。
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道成
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道成談到城市規劃建設與皇家園林的關系。大規模興建城市而造成的生態破壞,古代大興土木,尤以木材耗損最大。他介紹了北京城的發展和皇家園林建設之間的歷史關系,滿族人因為習慣生活于氣候涼爽的長白山水之間,入關后不適應北京夏季的炎熱,于是修建園林等。修建的離宮別苑也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或避暑,或狩獵,或滿足民族性,或為祈福禱告……王道成教授認為,皇家園林是清代對中國歷史古代建筑和園林的總結,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之集大成者,對于建都三千多年的北京城,沒有皇家園林就不能稱其完整。王道成教授也贊成采用“保護、修整、利用”的方式,進行皇家園林保護和管理,以及有代表性地復原圓明園。
園林專家、原圓明園管理處副主任張恩蔭
北京市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大偉
園林專家、原圓明園管理處副主任張恩蔭主要介紹了海淀地區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全盛時有五座園子,加上其間散布的皇親花園,海淀區范圍形成大型園林群。清代帝王對皇家園林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園林專家、原頤和園管理處總工耿劉同補充介紹了皇家園林的水與北京城市水系的密切關系。昆明湖的3500年歷史和北京城歷史差不多,目前北京新聞媒體還常稱節水節幾個昆明湖等,昆明湖儼然成了量詞。皇家園林見證了建城史、建都史以及文明發展史。可以說從歷史、現在到未來發展,園林與城市共生存。
相關報道:
·論壇:矛盾還是共生?探尋皇家園林保護管理的未來之路
·主題沙龍:皇家園林保護與城市發展關系的國際對話
·北京皇家園林文化節暨第五屆北京公園節開幕
開幕式領導、專家發言:
·牛有成常委:弘揚皇家園林文化 建設宜居北京
·陳蓁蓁:北京公園節有助推動全國風景園林事業
·杉尾伸太郎:加強歷史園林保護的國際間合作交流
·安其拉·羅哈斯:皇家園林的典范作用永無止境
·英國布萊克摩爵士:植物為人類生活做出重要貢獻
·闞躍:奉上一場精彩的皇家園林文化盛宴
·鄭西平:弘揚北京歷史名園文化 展現皇家園林風彩
論壇專家發言:
孟兆禎:北京城的主心骨和護心綠網--帝王宮苑
劉秀晨:北京古建園林的新生 兼談將其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著力點
法國希農旅游局長雷紐:麗沃城堡保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