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濕地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延慶11萬畝濕地守護京城
時值盛夏,北京市延慶縣美麗的野鴨湖畔百鳥棲息,草鷺、白鷺、蒼鷺、野鴨等鉆入草叢、飛進樹林,精心地喂養小鳥,演奏著一曲曲生命之歌。在媯水公園和夏都公園,不時能看見黑鸛在上空盤旋,定居在龍慶峽的它們,常常進城散步,過得逍遙自在。 據延慶縣濕地資源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全縣濕地面積已達11萬畝,濕地保護面積達15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5%以上。廣闊的濕地凈化了大氣和水源,為首都構筑了一道京北生態屏障。 從空中俯瞰延慶縣城,自媯河流域,東有金牛湖,中有夏都公園、媯水公園,西有野鴨湖濕地,北有三里河濕地公園,三大公園和兩大保護區將延慶縣城包圍,形成京北最大的濕地群落。 退耕還湖、還林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延慶縣陸續建立了12個國家級、市級和縣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500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25%。 1996年,縣政府批準建立了野鴨湖、金牛湖、白河堡和龍慶峽4個縣級濕地型自然保護區,每個保護區都組建了專門管理機構,對濕地及周邊環境進行整體規劃和保護。 野鴨湖濕地的保護從恢復自然生態環境開始。野鴨湖的核心區陸續修建了防護溝、圍欄,逐步實施封閉管理。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深入保護區里的20多戶養殖農戶家中,宣傳法律法規,動員他們遷出保護區。不久,野鴨湖保護區的農戶開始了大搬家,主動拆除雞舍畜欄100余間,遷出牛羊5000余頭,20多戶漁民拆除了漁棚,閑置了漁船改了行。曾經被稱作魚米之鄉的千家店鎮白河沿岸,昔日的稻田植上了樹苗,4700畝稻田全部退稻還林,一年可以節水2000萬立方米,減少化肥使用2000噸,減少農藥使用5000公斤。 4條綠帶護媯河 媯河,被稱為延慶的母親河,全長18.5公里,自東向西從延慶縣城緩緩流過,向西流入官廳水庫。 2004年起,延慶縣啟動保護母親河行動綱要,計劃利用4年時間,投資6個億,實施47項工程,對媯河進行綜合整治,提高媯水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目前,47項工程已經基本完成。 今年,延慶縣城東部建成一座大型的垃圾填埋場——永寧垃圾填埋場,解決了山區、川區垃圾處理問題。目前,通過小張家口垃圾填埋場和永寧垃圾填埋場,全縣15個鄉鎮90%以上的垃圾都可以得到無害化處理。 與此同時,媯河流域的綠化力度也在加大。去年,延慶開始了平川地區最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建設媯河生態走廊、龍慶峽下游森林走廊、官廳水庫庫濱帶和北山旅游觀光帶4條生態走廊,綠化總面積4.6萬畝。 野鴨湖成為鳥的天堂 通過有效保護,野鴨湖觀測到的鳥類和植物種類逐年增加,成為北京最典型和最大的物種基因庫。觀測到的鳥類從233種增加到264種,有黑鸛、白頭鶴、金雕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6種,灰鶴、蓑羽鶴、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4種。據統計,每年到野鴨湖棲息的候鳥有10多萬只。野鴨湖的植物種類也從1997年的380種增加到現在的420種。去年秋天,野鴨湖首次發現了食蟲植物貍藻,這是華北地區唯一一種食蟲植物,在北京地區十分少見。 2006年,國家林業局批準野鴨湖建設國家濕地公園。公園總體規劃建設期限為2008年至2020年,園區規劃為5個功能區,即生態旅游區、農田保護及觀光農業區、城市公園區、林地保育及濕地恢復區和農田保護區。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