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濕地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憂患。槟窍У臐竦
瑪曲(藏語黃河之意)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黃河命名的縣,斍草原素有“天下黃河蓄水池”之稱。然而這個蓄水池正在悄然縮小。瑪曲縣南有一片160萬畝之大的濕地——喬科曼日瑪濕地。這里原本水草豐茂,黑頸鶴繁衍生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現在這里沒有了沼澤,沒有了黑頸鶴,沒有了水鳥,濕地在一天天縮小,如今只剩下星星點點的水洼……據瑪曲縣提供的資料顯示:境內黃河的支流有28條,目前已有11條干涸,另有不少河流變成季節河,數百個湖泊水位明顯下降,地表徑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銳減。全縣干涸的沼澤面積達160萬畝。隱藏在這些數據背后的可怕結果是:如果所有的小河都干涸了,黃河自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流之河! 長江中下游平原濕地巨大的生態效益,不是任何一個水庫可以替代的。要減少泥沙,就要保護上游森林,而要保護上游森林,就要有效地管理川陜湘鄂云貴那些廣闊的山嶺,從20世紀50年代起,采伐隊率先開進川西,隨后森工企業就在川西的阿壩、甘孜、涼山三州逐漸鋪開,全面砍伐岷江、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流域以及嘉陵江上游的原始森林。一旦老林被成片砍伐,則它下面的多層植被也都難以保全,它們賴以生長的土壤也會很快流失,滑坡、泥石流普遍發生,從而造成不可逆轉的水土流失。 滾滾泥沙年復一年地涌入洞庭湖,每年帶入洞庭湖的泥沙量高達2400萬噸,加上長江帶入的大量泥沙,洞庭湖每年要減少約1億立方米的調蓄容積。從1949年到現在,淤積在洞庭湖的泥沙大約60億噸,占同期洞庭湖容積凈減值的30%以上,天然洲灘的面積以每年6萬畝的速度擴展。昔日600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到1978年已經縮小到2691平方公里,在大湖排行中退居次席。 在敦煌綠洲四周的戈壁沙漠中,分布著被稱為東湖、西湖、南湖、北湖的大面積天然濕地。這些濕地曾經水草豐茂,胡楊成林,飛禽走獸棲息繁衍,在茫茫戈壁沙海中成為綠洲的天然伙伴。但隨著人口的持續增加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綠洲區的用水量大幅上升,東湖濕地已經消失,北湖濕地瀕臨消亡,西湖、南湖濕地在逐年退化。隨著濕地的萎縮,野生動物種群和數量明顯減少。濕地的退化更是令人觸目驚心。西湖自然保護區現存濕地170萬畝,遠遠望去,西鄰庫姆塔克沙漠只有僅存的蘆葦隨風掀起些許綠色。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地區曾經是一片動植物蓬勃生息的稀樹灌叢草原。當人類無節制地開墾,把“科爾沁草原”變成“科爾沁沙地”的時候,科學家發現,科爾沁還保留了一小塊水草豐腴的沙中綠洲,它位于科爾沁地區的北部,就是后來的科爾沁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擁有當初科爾沁草原繁茂時代所有的生態類型,被稱作是科爾沁草原的縮影。 但是今天人們來到這里時,看到的卻是一個無水的濕地,F在科爾沁濕地曾經有的40多個水泡子一個也不剩了。 科爾沁濕地靠霍林河補給水源,它上游的生態環境變化對濕地的影響非常明顯。內蒙古自治區在解放后曾經掀起過3次農業開墾的高潮,科爾沁地區聞風而動,霍林河流域自然也積極響應。結果就是霍林河被幾乎分成了三段:中段的變化還不明顯,上段和下段的河道因為兩岸的農墾而變得越來越窄,甚至從衛星遙感圖像上看,霍林河的上段和下段就好像消失了一樣。這樣一條已經負擔沉重的河流,怎么能再有力量哺育下游的科爾沁濕地呢? “從上游到下游,濕地連著你和我。”每個城市的水龍頭都連接著無數條河流,當我們享用著清凈的自來水時,能分辨出哪一滴水來自瑪曲,哪一滴水來自川西的高山峽谷間嗎?河流是屬于自然的,也是屬于人類的。綿延的沙丘、干涸的湖底、消逝的源頭,每一處慘淡的景象都會刺痛著我們的心。濕地干涸,草原沙化,水源萎縮……黃河斷流絕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濕地日漸消失已經演變成為巨大的生態災難,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生態環境的退化。搶救濕地,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從上游到下游,濕地連著你和我”。從這一主題不難看出,濕地保護得如何,關系到地球上許多人。作為濕地的享受者,我們能為濕地做些什么? 從今年的四川抗震救災中和北京奧運會中的表現來看,志愿者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們能否也來擔當保護濕地的志愿者,為保護濕地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